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醋甘遂、复方大承气汤、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70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醋甘遂和生长抑素。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胃肠减压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缓解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胃肠减压量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3.3%VS 22.5%,96.7%VS 87.5%,P0.05)。结论:醋甘遂、复方大承气汤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麻痹性肠梗阻疗效,具有症状改善快、胃肠功能恢复快、感染易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甘遂辅助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药甘遂辅助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4 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被分为甘遂组和对照组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腹痛、腹部压痛及肌紧张缓解时间、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改变、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入院时及治疗 1周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平均住院日及病死率 ,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甘遂组腹部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 ,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甘遂组治疗 1周后血清TNF -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胰腺和胰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但甘遂组患者病死率与对照组未见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药甘遂是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而可靠的辅助性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3.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给予醋甘遂不同成分群(B,C)前后大鼠的粪便代谢物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揭示醋甘遂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对大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种方法筛选并鉴定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采用t检验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考察给予醋甘遂成分群B,C后正常大鼠粪便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揭示醋甘遂成分群B,C对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基于MetaboAnalyst数据库的代谢通路分析探求醋甘遂成分群B,C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醋甘遂成分群B和C组大鼠粪便样本代谢组发生了明显改变,且醋B组改变程度更大,发现并鉴定了16种醋甘遂毒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及5条相关代谢通路。醋甘遂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嘌呤代谢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的紊乱有关。该研究为醋甘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甘遂和甘草反药配伍后药效/毒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关系。方法:针对甘遂甘草的主要药效/毒性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甘遂萜酯C,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刺芒柄花素,依据Pharm 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博奥数据库MAS 3.0系统得到相应通路,通过Cytoscape软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网络分析表明,甘遂、甘草配伍药效/毒性成分涉及神经-免疫-内分泌-泌尿等相关的61条通路。在调节水和电解质排泄方面药效相反,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生物合成等通路有关;在抗肿瘤、抗炎、调节免疫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涉及33条通路;两者配伍存在基于肝药酶代谢的毒性增强现象。结论:甘遂与甘草配伍存在药效降低或药效协同和毒性改变等多种情况,体现了中药配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该研究为深入探讨甘遂甘草配伍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热分析技术,以模拟空气(N2-O2 4∶1)为载气,选取10℃·min-1的升温速率,体积流量为60 mL·min-1,分别对甘遂生品、甘遂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甘草汁拌制品进行热解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萃取溶剂极性的不同,各极性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及数量发生变化,且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分别提前(157.40±1.06),3.50,(25.83±1.66)℃,但是热失重率除氯仿部位增加(2.62±5.19)℃外,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却分别减少(33.90±1.72),(19.28±1.11)℃。可见甘草汁的加入,使得甘遂的毒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及氯仿部位的热解速率增加,最大热失重速率峰的温度点降低,同时药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虽然在升温过程中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失重率及失重速率相对较小,达到保留药效成分的作用,证明了甘草制甘遂炮制后减毒的机制以及甘草制甘遂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随着加入甘草汁比例的增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的最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峰温降低,易于热解。其中石油醚、氯仿部位10∶1混合物的热失重速率相对较大,峰温较低,而乙酸乙酯则正好相反。此结论对于甘遂与甘草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醋炙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256,160,100 g·kg-1)、醋甘遂组(256,160,100 g·kg-1),灌胃给药7d后,取小鼠胃、肠匀浆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取胃、肠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减轻,大便性状正常,甘遂和醋甘遂各剂量组出现体重明显减轻和大小便失禁,但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体重减轻较少,泻下作用有所缓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遂各剂量组胃肠SOD活力、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LDH活力明显增高(P<0.05,P<0.01);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胃肠SOD活力、GSH含量明显增高,MDA含量、LDH活力明显降低(P <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甘遂各剂量组胃肠黏膜损伤显著加重(P<0.05,P<0.01);与甘遂组比较,醋甘遂各剂量组胃肠黏膜损伤显著减轻(P <0.05,P<0.01).结论:醋炙能明显降低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的氧化损伤,为后续进一步探讨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石油醚部位HPLC特征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遂及不同炮制品石油醚部位的特征图谱。结果: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石油醚部位的特征峰的峰面积均有影响,加热和加醋均可使峰面积降低,两者共同作用可使峰面积下降幅度增大,且顺序不一峰面积下降幅度不一。结论:醋炙为甘遂最合理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谢臻  周媛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2013,44(24):3476-3481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该文考察中药甘遂的量-毒-效关系,探讨甘遂的毒效变化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恶性胸水模型为研究对象,在较大剂量范围内(甘遂0.045~1.620 g·kg~(-1)·d~(-1))考察甘遂对实验动物生化指标、胸水量等的影响,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遂的量-毒-效关系。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具有较多的胸水量,且与空白组比较,ALT,AST,LDH,HBDH,IFN-γ,IL-2,TNF-α显著升高(P0.05),TP,ALB降低(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可不同程度的减少胸水量,降低IFN-γ,IL-2,TNF-α,升高TP,ALB,体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引起ALT,AST,LDH,HBDH升高,体现出一定的肝、心脏毒性。通过因子分析从9个指标中抽提出2个公因子,共解释了89.1%的信息。结果表明,甘遂在《中国药典》剂量范围内单独给药没有见到明显毒性,在药典高限3倍剂量下可产生肝脏、心脏毒性,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同时甘遂具有"峻下逐水"功效,可减少恶性胸水模型大鼠的胸水量及改善相关生理指标,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综合分析其毒效特点,甘遂药典高限剂量为其相对最佳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0.
张桥  曹亮亮  楼坚伟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16,47(14):2492-2496
目的考察甘遂醋制前后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功效的差异。方法以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呋塞米为阳性药,分组连续7 d ig生、醋甘遂粉末及醇提加水提物,考察其对大鼠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 H值,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系统(RAAS),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尿量显著增加(P0.05、0.01);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 H值显著减少(P0.01);血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ng II)、醛固酮(ALD)、ADH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其中生、醋甘遂粉末给药功效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醋甘遂均具显著的泻水逐饮功效,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有良好的症状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