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2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03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5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男,50岁,在劳累中忽感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随后晕倒,20min后急送入我院。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塞超早期改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0肷/min,入院后0.5h突发心脏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阿托品lmg静推,意识转清,恢复窦性心律。患烦躁,述胸前区疼痛,查肌钙蛋白I阳性。2h后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胸痛1h后缓解,心电图示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血清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酶峰值提前。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治疗3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病人因梗塞区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CT或MRI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内出现散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梗死系指因某一动脉血流灌注不足或突然完全中断,造成该供血区脑组织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结构连续性崩解破坏,出现一系列症状。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轻者发生身体相应部位瘫痪,重者猝死。脑梗死患者病程长.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其康复护理尤为重要。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是指对梗塞导致身体相应部位瘫痪的患者进行智力、体力、行为和社会活动能力在不同程度上的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5.
梁世伟  赖家聚 《广西医学》2003,25(2):283-284
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以往认为较少见 ,但随着头颅 CT普遍应用 ,该病诊出率有增多趋势。现将我院收住的 1 5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1 3例 ,女 2例。年龄最小者 6岁 ,最大者为 5 8岁。致伤方式为 :车祸 8例 ,打击伤 4例 ,坠落伤 2例 ,跌伤 1例。表现为偏瘫 1 1例 ,肢体麻木 4例 ,失语 2例 ,伤后梗塞症状出现时间 :4例有一过性昏迷史 ,6例于伤后 5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其余 9例均于伤后 1~ 3天出现。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 1 0例 ,增高 5例 ,伴有血性脑脊液 4例。1 .2 CT检查 :梗塞灶位于左基底节…  相似文献   
6.
7.
8.
头针并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选自本院中风病区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8~76岁,平均61岁.经本院CT诊断,其中脑梗塞48例,脑出血12例,病情相对稳定.患者未排便时间在2~10 d不等.全部病例均排除肠道器质性阻塞病变.中医辨证均属虚型便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吸附胆红素治疗梗塞性黄疸过程中止凝血机制的变化特性,以指导临床行灌流吸附术。方法:于灌流前、灌流开始后15、30、60、120min取全血测定电解质、血常规,凝血3项,观察比较变化曲线。结果:电解质、血常规与凝血功能均有所减低。结论:在进行灌流吸附治疗时密切观察凝血指标,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例1:男性,45岁,企业家,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有嗜烟、饮酒史20余年,吸烟最多3包/天,饮酒1—5两/天,不等。1991年春天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住院,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诊断为心肌梗死(前壁及下壁),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1994年夏天突然出现视物不清,右眼视野缩小,走路多次碰墙,走路不稳,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右侧枕叶梗死。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