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疆和田红葡萄体外抑制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和田红葡萄体外抑瘤效果。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和田红葡萄与红葡萄皮的醇提液对四株细胞株。即:正常小鼠成纤维细胞株(3T3)、胃癌细胞株(MGC-803,NKM)和肝癌细胞株(Q3)细胞存活率及蛋白质含量影响。结果:(1)和田红葡萄醇提液与和田红葡萄皮醇提液都显著抑制NKM和Q3存活(P<0.01),后者对MGC-803存活率亦显著影响(P<0.01),最强作用浓度0.01g/ml。两种醇提液作用于NKM、Q3、MGC-803的抑制率分别为11.0%、14.0%、24.0%。葡萄皮醇提液抑瘤效果强于葡萄醇提液(P<0.05);(2)两种醇提液皆对细胞蛋白质含量无影响(P>0.05);(3)葡萄醇提液促进3T3生长作用较葡萄皮醇提液强(P<0.05)。结论:和田红葡萄可能具有一定的体外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对四氯化碳 (CCl4 )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大鼠的体内实验 ,测定大鼠肝和脑组织中由 CCl4 诱导产生的过氧化脂质生成物丙二醛(MDA) (TBA法 )的含量、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比色法 )活性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 AOC) (比色法 )。结果 :葡萄籽提取物可明显降低大鼠肝和脑组织中 MDA的生成量 ,明显升高血清中 SOD活性和 T- AOC。结论 :葡萄籽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酸枣、山楂、葡萄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Fe2+-半胱氨酸诱发大鼠肝微粒体生成丙二醛(MDA)和用过氧化叔丁醇(tert-butylhy-droperoxide)损伤大鼠红细胞生成MDA两种损伤体系,分别观察酸枣、山楂、葡萄3种果汁的体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在2.5~3.3mg/ml浓度下,葡萄、山楂和酸枣3种果汁对Fe2+-半胱氨酸诱发大鼠肝微粒体MD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达到46.2%、98.3%和99.1%,这3种果汁对过氧化叔丁醇所致大鼠红细胞生成MDA的抑制率分别为葡萄汁(55.6mg/ml)58.5%、山楂汁(13.9mg/ml)38.7%和酸枣汁(8.3mg/ml)38.7%。采用ESR测定3种果汁对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高浓度时,葡萄汁(134mg/ml)、山楂汁(50mg/ml)和酸枣汁(50mg/ml)对O-2的清除率分别为74.7%、85.8%和84.0%,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6.3%、97.8%和96.7%。上述结果表明,这3种果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葡萄籽提取物的质量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国际市场上葡萄籽提取物的几种质量标准,综合分析了中国葡萄籽提取物各生产厂家的质量标准情况。鉴于国内还没有葡萄籽提取物质量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笔者根据多年的葡萄籽提取物研究、生产、出口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建立2种规格质量标准的观点:多酚含量大于95%、单体含量大于10%作为高品质葡萄籽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原花青素值大于95、单体含量大于6%作为一般品质葡萄籽提取物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葡多酚对胸腺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蕾  钟进义 《卫生研究》2004,33(2):191-194
目的 观察葡多酚 (GPC)对氧化损伤引发的胸腺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胸腺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PC和培养液中浓度为 12 5 μmol L的H2 O2 ,共同培养 2h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氧化损伤组细胞凋亡率为 (2 9 5 3± 3 8) % ,线粒体膜电位为 2 7 2 4± 2 2 (D值 ) ,5 0mg LGPC保护组则分别为 (8 6 1± 1 2 ) %和 87 5 5± 4 7(D值 ) ,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GPC可有效抑制氧自由基引发的胸腺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 ,对胸腺细胞的氧化损伤有良好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葡萄籽油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是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且盛产葡萄。葡萄籽是葡萄酿酒后的下脚料,已有资料表明,葡萄籽中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在国外,葡萄籽油是婴儿和老人的营养油,高空作业和飞行人员的保健油。然而,葡萄籽油清除活性氧等自由基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我们对葡萄籽油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开展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2654例行产前检查者进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并对其产妇住院分娩情况进行监测及分析。结果:糖筛查阳性者278例,阳性率达10·47%,确诊为GDM58例,占2·19%,诊断为糖耐量受损(GIGT)62例,占2·34%;OGTT异常为120例(GDM+GIGT),占4·52%,OGTT异常120例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36例、胎盘早剥18例、巨大胎儿26例、妊高征14例、产后出血10例、新生儿低血糖18例、新生儿窒息8例、早产4例、死胎6例。结论:开展孕妇糖筛查可预防糖尿病所致的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母婴安全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者并发症较多,对诊断为GDM者经过控制饮食及降糖治疗可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葡多酚对肝细胞内Ca~(2+)浓度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进义  李杰  刘辉  张社华 《卫生研究》2006,35(5):567-568,572
目的探讨葡多酚(GPC)对正常肝细胞和受乙醇损伤肝细胞内Ca2+浓度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正常肝细胞和乙醇损伤肝细胞加入不同剂量GPC共同培养,用Fura-2荧光测定肝细胞内Ca2+浓度,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的Ca2+浓度分别为(108·26±14·17)和(651·24±47·95)nmol/L,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高剂量GPC组均较乙醇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②加入GPC的正常肝细胞内Ca2+浓度依次为:细胞外液含Ca2+组>外液无Ca2+组>正常对照组。③正常肝细胞和乙醇损伤肝细胞的中、高剂量GPC组细胞增殖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GPC可通过增加细胞外液Ca2+内流和胞内Ca2+库的释放两种途径升高正常肝细胞内Ca2+浓度,提高细胞增殖活性,并可抑制乙醇引发的肝细胞内Ca2+浓度异常升高(超载)和细胞增殖活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体外蛋白糖化反应系统,确定银杏叶及葡萄籽提取物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生成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将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别在STUOX;条件下共同孵育,实验组则加入不同剂量的银杏叶及葡萄籽提取物或氨基胍。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温度和时间培养条件下的样品测定,根据荧光强度确定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量。结果 在本体外系统中,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与孵育温度及时间呈正相关。银杏叶提取物及葡萄籽提取物在1.0~2.0 g.L-1剂量范围内均可有效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当药物浓度达2.0 g·L-1时其抑制作用相当于同剂量的氨基胍。结论 具有明确 抗氧化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及葡萄籽提取物在体外可有效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 (GS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A)组、高脂模型 (B)组、GSP预防干预 (C)组 ,分别饲喂标准、标准 + 1%胆固醇、标准 + 1%胆固醇 + 1%GSP的颗粒饲料 ,于实验开始前 1d和开始后第 1、2、4、8、12wk末取空腹血 ,检测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12wk末取血后处死 ,取主动脉作病理形态学观察。所有数据经SAS 8 2进行混合模型的变异数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 ,C组TC、LDL C、TG和TG/HDL C在 12wk时降低 (P <0 0 1) ,HDL C升高 (P <0 0 5)。病理分析显示C组兔主动脉壁厚度和泡沫细胞数量明显较B组减轻 (P <0 0 1)。结论 GSP对血脂有调节作用 ,可通过降低TC、LDL C、TG、TG/HDL C和升高HDL C的作用而发挥抗AS作用 ,并有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