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凉山虫草与冬虫夏草在多糖含量上的差异,为凉山虫草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凉山虫草与冬虫夏草中多糖含量。结果凉山虫草样品多糖含量分别为1.30%、1.44%,冬虫夏草样品多糖含量分别为2.02%、2.27%。结论凉山虫草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成分,含量低于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2.
凉山按蚊唾腺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方法,首次对凉山按蚊进行了唾腺染色体的观察和描述,绘制了多线染色体模式图。观察600多张标本,唾腺染色体由6条臂组成,性染色体有短臂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论证昆明按蚊 (Anopheles kunmingensis)和凉山按蚊 (An. liangshanensis)的分类地位。 [方法 ]比较两种按蚊 r DNA- ITS2序列差异和主要形态特征的变化幅度。 [结果 ]两种按蚊 8个样本 r DNA- ITS2序列同源性为 97.1%~ 99.8%。昆明按蚊雌蚊翅 V5 .2缘缨白斑、后跗 基白环 (斑 )及幼虫头毛 2 - C具叉枝等特征出现率分别为 43% (9/ 2 1)、 89% (17/ 19)及 40 % (4/ 10 ) ,而凉山按蚊则分别为 79% (34 / 43)、 44 % (17/ 39)及 2 0 % (4/ 2 0 ) ;如以不同群体作统计分析 ,各特征出现率波动幅度很大 ,交叉重叠 ;表明两蚊种间缺乏明确与稳定的鉴别特征 ,缺乏实质性的形态差异。 [结论 ]两种按蚊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差异极小 ,应属种内变异范围 ,可以确认两者是同一蚊种 ,昆明按蚊为凉山按蚊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凉山虫草中腺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Diamonsil C_(18)色谱柱为(20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pH6.5)-甲醇(80:20)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腺苷1~40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1.89%,RSD=3.11%(n=9).测定了10批样品中腺苷的含量,含量范围为0.0367~0.0590 mg·g~(-1).结论 所建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适用于凉山虫草中腺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ITS基因和COI基因对《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录的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当地市场上出现的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考察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收集的28份样品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分别获得其ITS 序列和COI 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3.7.1,Mega 5.0等软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基于ITS 序列和COI 序列的样品的NJ 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混伪品寄生真菌的ITS 序列种间最小K-2P距离大于各物种种内最大K-2P距离: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从而基于ITS序列的NJ 树能将凉山虫草与其他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很好地归属;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寄主昆虫的COI序列种间最小K-2P距离大于各物种种内最大K-2P距离: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通过遗传距离及NJ树的分析能将凉山虫草与其他近缘物种其及其混伪品及其他近缘物种很好地区分。结论:结合ITS序列和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很好地鉴定凉山虫草与其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并对虫草属的系统学和分类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璐  万德光  国锦琳 《吉林中医药》2014,(10):1022-1023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冬虫夏草资源,古为今用,考证历代中医药典籍,对冬虫夏草进行本草学新考。结果显示古代中医所用冬虫夏草来源于多个品种,历代医家对其药性存在较大争议,四川为冬虫夏草传统产区和集散地。建议加强凉山虫草等近缘品种研究,为冬虫夏草替代资源的寻找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加强冬虫夏草药性研究,结合现代药理药效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实际,明确冬虫夏草寒热药性属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与野生品进行比较研究,建立基于甾醇类成分的特征图谱,并比较麦角甾醇含量的差异,为该药材的质量监管提供参考。方法:以10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17批野生品以及5批凉山虫草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麦角甾醇为对照品,选用XBridgeC18色谱柱(100 mm×2.1 mm,1.6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检测波长282 nm,流速0.3 mL·min-1,柱温30℃,采用CHEMPATTERN化学计量学软件对野生品色谱图进行处理,生成特征图谱,并计算所有批次的相似度。结果:17批野生冬虫夏草、10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与野生品对照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相似度良好;而5批凉山虫草相似度均未超过0.8,相似度较低。10批人工繁育品的平均含量为0.121%±0.031%;17批野生品的平均含量为0.115%±0.045%;5批凉山虫草的平均含量为0.468%±0.038%。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和野生品基于甾醇的特征图谱以及麦角甾醇含量基本一致;与凉山虫草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有助于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同时为冬虫夏草人工繁育资源开发以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