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纳米碳与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67例患者资料,根据所使用的示踪剂种类,分为纳米碳组130例、ICG组37例,应用GraphPad Prism 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示踪剂对不同病理分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种胃癌根治术式中,淋巴结分拣均有助于提高淋巴结总检出数。纳米碳组较ICG组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2)、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3)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P=0.03)。在提高淋巴结检出率方面,两种示踪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与吲哚菁绿在不同病理分期中的总体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使用何种示踪剂,均提倡淋巴结分拣。纳米碳较吲哚菁绿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根治性近端胃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管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抗菌性能。方法: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10、30和60 V三组电压下,于纯钛表面制备了3组二氧化钛纳米管NT10、NT30和NT60。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表面形貌,X射线衍射仪检测其晶体结构,接触角测试仪测量其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试样的表面形貌并比较表面粗糙度。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到不同材料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菌落形态,活细菌平板计数活菌数。结果:3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管径分别约为30 nm(NT10)、100 nm(NT30)和200 nm(NT60),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3种二氧纳米管均出现了锐钛矿的衍射峰,接触角检测结果显示3种二氧化钛纳米管的接触角随着管径的增加而减小,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3组纳米管的粗糙度值均明显变小(其中NT30展示出最小的粗糙度值)。3种不同管径纳米管的表面活细菌数均明显减少,其中表面粘附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少的是NT60,表面粘附牙龈卟啉单胞菌最少的是NT30。结论:纯钛表面纳米化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后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细菌的粘附。  相似文献   
3.
4.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与神经元之间网络通讯起关键作用。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通讯主要包括隧道纳米管、小囊泡、缝隙连接、突触等。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由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通讯障碍,导致神经元发生退行性变性。因此,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通讯对阐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在二氧化钛纳米管层表面固定了KRSR序列短链多肽,对此材料的粘附和诱导成骨的能力进行了研究。方法:于二氧化钛纳米管层上共价连接固定多肽后,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在试件上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各种技术对细胞的粘附和分化进行评价。结果:固定KRSR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层对细胞的粘附率无明显影响,但铺展、骨向分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固定KRSR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层能够较好地诱导细胞骨向分化,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1],关系着多种器官能否正常运行.其含量的改变或失调会导致某些疾病如帕金森氏病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因此多巴胺含量测定在生理功能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具有无辐射、实时显像及高度靶向性等优点。其中碳纳米管(CNT)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声学特性及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生物相容性,通过对其进行修饰或改性,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复合纳米材料,用于诊断及治疗肿瘤。本研究对基于CNT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导丝定位联合纳米碳染色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价值。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于患者病灶侧乳晕3、6、9、12点或肿瘤周围皮下组织内注射六氟化硫溶液,经淋巴管造影后明确前哨淋巴结具体存在位置,后进行导丝定位,术前于肿瘤皮下组织注射纳米炭混悬液进行前哨淋巴结染色。术中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常规切除处理。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淋巴结数目、SLN转移率、导丝定位率等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90例乳腺癌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及定位导丝,42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共检出SLN 150枚,其中97枚SLN发生转移;转移淋巴结黑染率为88.66%(86/97),未转移淋巴结黑染率为91.87%(226/246),二者黑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导丝定位率71.13%(69/97)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51.03%(128/246)患者(χ2=5.218,P<0.05);超声造影引导下导丝定位联合纳米碳染色对乳腺癌SLN定位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7.47%、阳性预测值为98.34%、阴性预测值为100%,诊断效能较高。 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导丝定位联合纳米碳染色在乳腺癌SLN的定位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应用于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踪剂组(76例)和常规组(77例),其中踪剂组接受术中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并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常规组接受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采用SPSS 21.0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计量资料用( ±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采用χ2检验;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淋巴结检出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踪剂组人均清扫淋巴结数量为(9.3±2.3)枚、淋巴结检出阳性率95.1%,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踪剂组在术后1 d、3 d、术后3个月血钙和PTH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踪剂组甲状旁腺受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踪剂组复发率(15.8%)明显低于常规组(29.9%), P<0.05。两组组内复发与未复发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24个月总生存率为91.5%,不同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生存预后无相关性。体重指数、淋巴结平均直径、医师经验是纳米碳示踪剂检出淋巴结清扫数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纳米碳示踪剂能够明显增加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同时对预防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阳极氧化方法在纯钛板表面生成的一薄层TiO2结构。即以钛或钛合金为阴极以铂片为阳极,在含氟电解液中通过电化学方法产生的自组装TiO2纳米管层,可通过控制阳极氧化的电压来精确控制纳米管的管径,阳极氧化的时间会影响纳米管的长度。与光滑的钛表面相比,TiO2纳米管显著增大了表面积,提高了材料的亲水性和表面能,增加了对纤维粘连蛋白和玻璃粘连蛋白等胞外蛋白大分子的吸附,同时纳米管状结构具有加载药物和生物因子等潜能。 退火处理: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即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的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TiO2存在3种不同的晶型结构:非晶态、锐钛矿和金红石相态。常温制备的TiO2纳米管为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控制退火处理的温度,TiO2晶型结构转变为锐钛矿或金红石。一般情况下,400-600 ℃的退火可形成锐钛矿,600-750 ℃的退火可形成金红石相。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不同管径钛纳米管对植体表面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影响不同。 目的:分析退火处理不同管径TiO2纳米管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在5 V和20 V电压下分别采用阳极氧化方法在抛光纯钛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并行退火处理。将纯钛试样分为6组:抛光纯钛组、5 V纳米管组、20 V纳米管组、退火处理抛光纯钛组、退火处理5 V纳米管组、退火处理20 V纳米管组,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表面形貌。各组试样表面接种成纤维细胞,采用胞核染色计数方法分析培养60,120 min时试样表面细胞的黏附数,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培养1 d时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培养1,3,5 d后试样表面细胞的增殖情况,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法分析培养3 d时细胞的胶原纤维分泌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退火处理对钛表面TiO2纳米管形貌及管径无明显影响;②5,20 V纳米管组表面的细胞黏附数量少于抛光纯钛组;退火处理增加了抛光纯钛表面的成纤维细胞黏附数量,减少了5,20 V纳米管表面的细胞黏附数量;③退火处理增强了抛光纯钛表面成纤维细胞的活性,降低了5,20 V纳米管表面的细胞活性;④5,20 V纳米管组表面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抛光纯钛组;退火处理提高了抛光纯钛表面的细胞增殖活性,减少了5,20 V纳米管表面的细胞增殖活性;⑤5,20 V纳米管组表面细胞的胶原纤维分泌量高于抛光纯钛组;退火处理提高了抛光纯钛表面的细胞胶原分泌量,减少了5,20 V纳米管表面的细胞胶原分泌量;⑥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不同程度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黏附、伸展和增殖,退火处理可增强这种抑制作用;TiO2纳米管不同程度增强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分泌功能,退火处理抑制了这种增强效果。 ORCID: 0000-0002-3358-5856(李红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