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30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6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456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53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颈三针联合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25)和参照组(n=25)。参照组行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颈三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综合治疗效果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DI、Cobb角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发生概率,两组间对比(P<0.05)。治疗之前,研究组的疼痛评分、综合治疗效果评分、NDI、Cobb角的变化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综合治疗效果评分、NDI、Cobb角的变化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颈三针联合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田贵红 《新中医》2020,52(17):114-117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4例、5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针刺颈夹脊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健康调查简表(SF-36)、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8项评分均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上述3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上述4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三针及颈夹脊治疗CS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促炎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 新肩三针穴位注射)和对照组(单纯用针刺)。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和手掌手指功能评价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肩三针穴位注射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不仅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也是嗅觉感受器。鼻包括外鼻、鼻腔及鼻旁窦[1]。鼻腔由骨和软骨作支架,外面盖以皮肤和肌肉,内面被覆皮肤和黏膜,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固有鼻腔分为呼吸区和嗅区[2]。呼吸区为上鼻甲以下的部分,黏膜呈红色或粉红色,并与鼻窦黏膜延续[3]。嗅区为上鼻甲平面以上及其鼻中隔相应的部分,黏膜颜色苍白或呈淡黄色,肉含双极嗅细胞[4]。但是在所有教科书上关于鼻中隔的嗅区黏膜边界未作叙述,为此笔者进行了有关研究。1研究资料1·1材料甲醛浸泡的成人标本26具,男16具,女10具。1·2方法标本取仰卧位,颈部用尸枕使…  相似文献   
5.
脑肿瘤     
颅咽管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治疗;经眶上匙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肩部疼痛以及后期肩关节功能障碍.肩三针是指肩髑、肩髎、肩前三个穴位;三法则是指先针刺治疗、后穴位注射治疗、然后穴位贴敷三个步骤进行治疗.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这些方法治疗,取得了一些较好疗效和体会,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唐勇  吴燕峰  沈慧勇 《中国医药》2007,2(10):577-578
目的探讨适用于细胞移植的人嗅鞘细胞(OECs)分离与培养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自愿捐献孕5个月流产胎儿的完整嗅球进行嗅鞘细胞提取分离、纯化,并对嗅鞘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纯度检测,观察其形态学特点,检测其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率。结果本方法分离、培养的嗅鞘细胞大多呈三角形、梭形,有些突起较长,生长活跃,增殖迅速,P7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嗅鞘细胞阳性率为95.3%。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且不影响细胞功能,适用于细胞移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哺乳动物嗅通路中的嗅上皮和嗅球终生维持活跃的神经更新,存在丰富的神经干细胞。本对嗅上皮和嗅球神经发生特点,神经干细胞来源及培养,嗅上皮与嗅球神经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移植在大鼠损伤脊髓后是否有独特的迁移和轴突生长导向特性。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OEC注入到C4脊髓损伤大鼠距离损伤部位头端1mm及尾端1mm背柱白质处,注射后1、3、12、24h及3、7、28d灌注固定取材,冰冻切片和免疫组化分析。用骨髓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移植到同样的损伤部位做为对照进行同样的分析。另将OEC注射到距离损伤部位头尾侧1mm处脊髓灰质内、小剂量注射在白质内、在损伤前3d或损伤后9d注射、注射到未损伤脊髓白质中,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OEC在细胞注射后1h内即形成由注射压力造成的从注射部位向损伤处的被动性延伸带,并且不断地从注射部位向损伤处延伸扩散,在形态学方面好象起到"桥接"损伤处的作用。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注射后也迅速形成细胞"桥接"带,并扩散至损伤空腔。将OEC注射到脊髓灰质内或小剂量注射或注射到未损伤的脊髓白质内、在脊髓损伤3d前或9d后注射细胞均没有见到细胞带延伸进入损伤部位。OEC在注射部位、细胞带以及损伤部位有增殖现象。28d后,共焦免疫酶标法证实细胞带取代了脊髓原有星形胶质细胞,但是下行或上行长束轴突没有优先延伸至该细胞带,也没能起到维持皮层脊髓轴突的桥接作用。结论:OEC在植入大鼠损伤脊髓后没有独特的迁移特性,与骨髓基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相比没有明显促进轴突生长的作用,也没有支持皮层脊髓轴突在脊髓损伤处形成桥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