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总结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的经验。方法注重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本组中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均能正确使用腹壁外集尿袋。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安全性、手术成功率: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Laparoscopic ileal-loop condui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describe our experience with a laparoscopic ileal-loop conduit technique for an elderly high-risk patient with bladder cancer. Four ports were used. The ileal segment was sectioned and isolated, ileal continuity was restored, and the ureter was implanted into the ileal segment conduit, extracorporeally. Conduit stoma was formed in one port. Operating time: 4 h. Recovery uneventful.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the sixth postoperative day and is symptom-free at present and under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输出道造口术前定位对患者术后造口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作者医院2010-03/2014-02月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和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治疗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前由造口治疗师、手术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造口定位,对照组由手术医生在术中进行定位造口。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的造口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记录并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造口并发症、对造口的适应性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回肠术前造口定位可有效减少造口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对造口的适应性,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对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Bricker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价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我科共行98例全膀胱切除术,其中57例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造瘘术组),41例行Bricker术(Bricker术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4±0.3)h,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5.8±0.3)h(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瘘术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2.0%vs.11.2%)、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0.0%vs.10.2%)均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随访时间、术后TNM分期、漏尿、肠梗阻、肾积水、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Bricker术相比,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更低、造瘘口并发症更少,可弥补Bricker术的不足,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及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治疗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共3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以及护理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出现肠梗阻患者8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经过对症治疗护理后顺利出院,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对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让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使患者快速出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11例Bricker术后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顺行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治疗此类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6年3月-2009年7月行全膀胱切除+Bricker术后发生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结石的患者11例.平均年龄为(62±9)岁.平均首次就诊时间为术后(8.2±3.2)个月.左侧7例,右侧4例.术前均通过B超或CT薄层平扫+多平面重建检查明确梗阻部位.7例无合并症的患者一期行患侧经皮肾造瘘术(PCN术)+顺行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3例伴急性梗阻性上尿路感染的患者及1例右孤立肾患者一期行PCN术,待病情稳定后二期处理吻合口结石.术后常规留置7F软质单J管4周.4周后复查泌尿系X线平片或腹部CT平扫,若残留结石的直径≥4 mm为有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40±9)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3±0.9)d,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4周时,拔除单J管后无1例患者有结石残留.1例于术后13个月出现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结石复发,再次行顺行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2例分别于术后3、8个月出现患侧输尿管下段狭窄,行顺行输尿管软镜下高压气囊狭窄段扩张后每6个月定期更换单J管.结论 顺行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处理Bricker术后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结石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少,术后结石排净率高,结石复发率低,是处理该类疾患的理想手段.术后4周单J管的留置对降低术后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狭窄可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丛冰  周玉虹 《护理研究》2006,20(24):2172-2173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与进食活动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病人分为实验组(肛门排气后继续胃肠减压2d或3d、禁食)和对照组(肛门排气后即拔除胃管并进流质饮食),观察腹胀及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道排气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及进食时间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