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342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21篇
预防医学   24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1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部分菌株是动植物和人类的致病菌,也是食品的腐败菌,会导致动植物和人类的高死亡率和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噬菌体作为一种细菌性病毒,特异性高、自我增殖快且无副作用。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了解决细菌性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就利用噬菌体防控假单胞菌属致病菌和腐败菌在食品、水产、植物、医疗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是指衣原体在不利生长的条件下,为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产生的一种可逆状态。临床治疗实践、对未加工的rRNA检测和基因分型等方法证实持续感染存在于体内。体外研究发现与病毒共同感染、细胞因子、营养缺陷、抗生素效应诱发持续感染。抗生素联合治疗、抗生素联合色氨酸治疗、疫苗和噬菌体有利于CT的清除。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吸附K值及交叉吸附K值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001、0.001、0.01、0.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充分裂解细菌后,测定噬菌体滴度;以MOI=10的比例加入噬菌体及宿主菌,进行一步生长实验;纯化PaP3颗粒,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通过中和反应实验测定PaP3和其抗血清之间的吸附反应常数K值。同时,利用抗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确定本室分离的三株噬菌体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当MOI=0.001时PaP3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根据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一步生长曲线;通过血清交叉中和反应得出不同的吸附常数。结论PaP3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20min,爆发期是60min,平均爆发量约为31,其抗血清反应的吸附常数K值为262。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噬菌体的改造及其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鸟枪法随机测序和重叠群组装的策略对PaP1进行基因组测序,并通过EditSeq、开放读码框架(ORF)finder、GeneMark^TM、BPROM、FindTerm、Palindromes、Equicktandem及FAStRNA等软件对所获得的基因组序列的一般特征、蛋白质同源性序列及tRNA基因等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PaP1基因组约为90000bp,其中最大重叠群为28249bp。在已获得序列中预测出120个ORFs、41个推定基因及9个簇集在5’末端的tRNA基因。在41个推定基因中,预测出编码DNA末端酶大亚单位、DNA解旋酶B亚单位、肽聚糖结合蛋白及3个尾丝蛋白等6个基因的功能。结论鸟枪法只能测出噬菌体基因组PaP1的部分序列,重复序列的存在是该基因组测序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抗大肠癌细胞的单克隆噬菌体单链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和测序分析。方法 :采用细胞ELISA ,免疫组化 ,DNA序列测定和计算机分析方法 ,对 5个单克隆噬菌体抗体 (CH2 73,CH2 0 5 ,CH2 0 9,CHA12 ,CH72 3)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 :5个抗体均对人大肠癌细胞、人胚肾上皮细胞和其它某些人肿瘤细胞反应 ,也与人正常肝细胞有弱阳性反应 ,但不与鼠源性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反应。细胞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了ELISA结果的正确性。大肠癌免疫组化对大肠癌组织有特异性的结合反应 ,而不与正常大肠组织反应。测序结果为CH2 73ScFv全长 732bp ;V ,D ,J分别属于VH3 30 D1 2 6 JH3 linker V1 13 JL2 ,GenBank序号为AY0 2 8777和AY0 2 8996 ;CH2 0 5全长 36 6bp ,V ,D ,J分别VH1 4 6 D6 13 JH3,GenBank序号为AF35 936 5 ;CH2 0 9,CHA12和CH72 3的ScFv基因完全相同 ,全长 72 3bp ,其VH DH JH与CH2 73ScFv基因中的VH DH JH 完全一致 ,V ,D ,J分别属于VH3 30 D1 2 6 JH3 linker L2 Jκ2 ,GenBank序号为AF36 3774。结论 :噬菌体抗体具有结合人大肠癌组织和细胞的活性 ,为进一步开发临床应用人源抗肿瘤抗体和小分子抗体片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离体骨肉瘤血管亲和筛选模型。方法(1)建立模型。术前对患肢局部行数字减影造影检查,标记肿瘤固有动脉大致走行,术后小心修剪,并连接类似于Langendorff的灌流装置,监控模型血管内的pH值、温度、氧分压等;(2)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筛选。结果28例骨肉瘤离体标本均建模成功,可直接用于灌流实验,并筛选出具有较高特异性的亲和短肽(基序为RLTR),各项指标显示离体骨肉瘤较好模拟了人体内的环境。结论建立人离体骨肉瘤血管亲和筛选模型是可行的,可直接用于对噬菌体随机肽库的亲和筛选,为骨肉瘤的靶向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噬菌体扩增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上海金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英国BIOTEC(生物技术实验室有限公司)生产的FASTPlaque试剂盒,并执行其实验流程和结果判读标准。结果 123例胸腔积液患者中,临床上符合目前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标准且抗痨治疗有效的患者共108例,其中只有44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呈阳性;病理学确诊恶性和其他性质的胸腔积液共15例,其中7例出现了假阳性。噬菌体扩增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为40.74%,特异度为53.33%,阳性预测值为86.27%,阴性预测值为11.11%。  相似文献   
8.
熊国亮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5):447-447,408
噬菌体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专性感染并寄生于相应活的细菌体内的非细胞原生物,称为细菌病毒。从首次分离分枝杆菌噬菌体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但在这期间的研究并不深入。自1997年Wilson等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后.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又开始探索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在结核病快速诊断、药敏试验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全套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种方法从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成功地扩增出人抗体V区3种基因片段(VH,V,Vλ),通过桥拼接延伸反应(SOE),以(Gly4Ser)3为连接子,将重、轻链V区基因连接成为VH-Linker-Vic和VH-Linker-Vλ两种单链抗体基因。然后将ScFv基因与载体pHEN1重组,转染感染受态大肠杆菌TG1,通过辅助噬菌体M13KO7的超感染,制备成两种“噬菌体展示人源性全套ScFv抗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扩增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敏 《重庆医学》2007,36(11):1111-1111
作为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结核病流行正逐步加剧.目前对结核病诊断主要依靠与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等其他辅助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