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的应力遮挡效应与解决对策.方法回顾交锁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86例,均采用静力型固定,随访58例.结果在随访的58例中,股骨32例(顺行打钉25例,逆行7例),胫腓骨21例,肱骨5例,由于骨折端的应力遮挡而造成骨不连,延迟愈合及锁钉断裂共6例,股骨延迟愈合2例,断钉1例,胫骨不连1例,延迟愈合2例,该结果均为早期病例,后来经过技术改进后未再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的使用,只要掌握好操作技能及选择结构合理的材料,即可减少应力遮挡的不良后果,它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以其适应症广,手术创伤小。固定稳定,血运干扰小,符合轴心固定,抗扭转应力强,应力遮挡作用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运用开放性穿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29例,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利用交流电弧和光栅摄谱仪组装了能够绘制谱线轮廓曲线和准确测定谱线宽度的记录仪,用线宽增量法对生物材料(拟血清)中的主要成分Ca和微量元素Cu进行了测定。与黑度法相比,本实验结果的线性好,误差小,再现性有所提高。这些结果表明,用上述仪器装置和线宽增量法进行生物材料含量分析优于黑度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II类错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II类青少年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较小,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安氏II类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安氏II类患者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有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结论:安氏II类错畸形患者经过青春期发育,使面部畸形程度更加严重。本研究得出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对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粘弹性材料制成垫圈置于接骨板螺孔与螺丝钉之间,构成应力松弛接骨板系统。实验证实,有垫与无垫接骨板在固定早期对模拟骨的应力遮挡作用相同,固定8周后垫圈出现明显变形和破坏,使有垫接骨板的应力遮挡率从第10周起明显低于无垫接骨板。有垫接骨板固定的胫骨骨质疏松明显轻于无垫组,固定20周后,有垫组的胫骨髓腔径明显小于无垫组,骨皮质厚度和胫骨抗弯强度均明显大于无垫组(P<0.05~0.01)。说明应力松弛接骨板系统早期具有与坚强接骨板相同的固定作用,后期其应力遮挡效应可逐渐减小,避免严重的骨质疏松和骨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鹅型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皮质骨胶原构筑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另一侧用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分别于术后2、4、8、16、32周各处死9只动物取材,4只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固定段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变化,5只用于骨干扭转生物力学性能的测定。结果SMC组在整个固定过程中,皮质骨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CP组术后4周,胶原排列出现稀疏,局部有小吸收陷窝形成;术后8周时,胶原排列紊乱,且有多个吸收腔形成;术后16周时,胶原纤维出现中断;术后32周,骨质疏松化更加明显。术后2周时,两组肱骨骨断端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不能测得力学数据。术后4~32周,SMC组骨折愈合部位的扭转刚度明显优于D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468,P<0.05)。术后16周,SMC组骨折愈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即接近正常,而DCP组术后16周扭转刚度即不再增加。结论SMC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对骨干不产生应力遮挡效应,而且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使骨的力学性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7.
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应力遮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功能状态下及坚固内固定时的应力分布 ,探讨可能发生的应力遮挡作用 ,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下颌骨体部骨折在骨愈合的不同时期及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时的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法分析 ,计算各种工况下的应力遮挡率。结果 :骨折愈合的早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98.90 %、99.63 % ,钛板为98.65%、99.58 % ;骨折愈合的中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6.8%、22.96 % ,钛板为5.12 %、20.99 % ;骨折愈合的后期 ,单、双钢板固定时的应力遮挡率分别为5.73 %、14.14 % ,钛板为4.47 %、13.71 %。结论 :小型接骨板用于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固内固定时 ,在骨折愈合的各个时期均存在明显的应力遮挡作用 ;钢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大于钛板 ;接骨板固定位置的选择对骨断层的应力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粗配准和混合互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边缘检测算子和数学形态学方法提取医学图像轮廓,采用主轴矩法配准两幅图像的轮廓,使其达到粗略配准的目的。通常的互信息测度是基于香农熵的,因为香农熵对于局部极值具有很强吸引域,而某些参数下的雷尼熵可以消除局部极值,将两种测度分别用于精配过程中不同的搜索阶段。首先利用全局搜索算法,寻找基于雷尼熵的归一化互信息测度的全局最优初值,再通过局部优化算法对当前的最优解寻找基于香农熵的更精确的全局最优解。实验表明,这种配准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在神经元干细胞的图像分析中,准确快速的图像分割是干细胞分化增值自动追踪系统的基础。为了准确地分割低对比度的灰度神经元干细胞图像,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运算和均值平移算法的神经元干细胞分割方法,称其为形态学的均值平移算法。此算法可以快速地获得任意形状细胞的图像,并且能检测到图像中多连接边缘不封闭的细胞。将此方法应用于神经元干细胞序列图像分割中并且将其与门限分割、水线分割和活动轮廓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与其它的方法相比,此方法获得的细胞分割形状更接近于真实细胞的形状,并且能获得或接近于原始图像中准确的独立细胞数目。此方法可以获得正确的分割结果,为进一步图像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应力遮挡效应会导致植入假体修复骨缺损手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植入假体的弹性模量大于骨组织弹性模量。目的:分析植入假体弹性模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寻求消除应力遮挡现象的方法。方法:通过CT扫描的方式获取实验犬与人体骨组织的模型,分别对其优化后进行梯度赋值,建立较为可靠的骨骼力学模型,并与植入假体组合后进行有限元仿真。首先,通过对比格犬骨骼模型和人体骨骼模型及其对应的植入假体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了不同弹性模量对植入假体修复术后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情况;其次,分析了较小弹性模量差仍会形成应力遮挡现象的原因,建立了骨骼模型及植入假体模型,确立了材料属性赋予方法;最后,验证了该模型及材料属性赋予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随机选取受力点的方式,定量分析植入假体弹性模量与骨骼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对应力遮挡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通过梯度赋值法建立与骨骼力学性质更加接近的实验犬骨骼模型和人体骨骼模型,该方法重建的力学模型与真实骨骼的力学性质更为接近;通过有限元仿真力学测试证明,不同弹性模量植入假体对假体本身与周围骨骼间相对位移的影响较小;另外量化弹性模量对假体植入骨骼后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可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