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4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177篇
药学   76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脐血IgE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对影响脐血IgE值的可疑因素进行分析 ,探讨影响儿童食物过敏的可疑因素。方法 选取孕期妇女 10 5名及其所生婴儿 ,采用标准问卷调查获取资料 ,对影响脐血IgE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母亲的过敏性疾病史、父亲过敏性疾病史中的皮炎表现型、孕期妇女过敏性疾病发作史、有过敏史妇女孕后期摄入过量的牛奶和鸡蛋均与脐血IgE值的上升有关 ,且上述 5个因素对脐血IgE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 结论 母亲的过敏性疾病史和父亲过敏性疾病史中的皮炎表现型是导致新生儿脐血IgE值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同时 ,妊娠期加强对有过敏史妇女的保护 ,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复发 ,在孕后期控制有过敏史妇女牛奶、鸡蛋等大分子食物致敏原的摄入 ,有助于降低脐血IgE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饮食干预对婴幼儿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0~6月变态反应疾病高危婴儿176例,在进行环境控制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干预组(饮食干预)和非干预组,随访两组患儿变态反应疾病发生、发展的情况。结果 (1)在干预6、12、18个月后,干预组发生两种以上变态反应疾病的人数均显著少于非干预组,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较非干预组也显著减轻(P〈0.005)。(2)饮食干预18个月后,两组患儿在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比例上的差异没有显著性(χ^2=0.002,P=0.969),但干预组患儿的肺功能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05)、干预组的食物过敏原筛查阳性比例显著低于非干预组(χ^2=8.91,P〈0.01)。结论 对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危婴儿进行饮食干预,能减轻或消除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发作时,咳喘不停,彻夜难眠,非常痛苦;哮喘患常常对某些食物过敏,必须忌口,少了不少“口福”,这也是一种“痛苦”。得了哮喘真的就与美味无缘了吗?从营养学专家那里得知,原来哮喘患也可以“量身定做”自己的美食。  相似文献   
4.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研究现状剖析 1.1西医药研究概况 1.1.1发病学、症状学特征 目前多数医家认为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遗传学研究认为,CVA亦属多基因遗传,推测存在数种哮喘遗传基因,其遗传度约为80%[1],常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生,与环境污染如被动吸烟、食物过敏、感染有关,尤其是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率逐年增加,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从胎儿时期即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母体低水平的维生素D会增加子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母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子代食物过敏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就母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子代食物过敏发生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食物的不良反应包括食物过敏 ( FA)和食物不耐受 ( FI)。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 ,其次有花生、大豆、鱼和桔子 ,常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症状 ,其中以皮肤改变为主 ,如湿疹和风团 [1] 。笔者用中药治疗 FA湿疹、荨麻疹 ,疗效甚佳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 48例 ,男 2 5岁 ,女 2 3例 ;最小出生 1 5天 ,最大 4岁。诊断主要靠详细的病史 ,一般由家长记录一段特定的时间 (通常为 2周 )里每天所食的食物 ,包括饮品及口香糖等。记食物日记、做皮肤试验、排除性饮食试验、食物激发试验、体外测定食物特异性 Ig E抗体等[2 ] 。2 …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7岁,因左髌骨骨折于2004年7月12日住院。患者于7月15日上午8时行左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病人一切正常。术后第3天,家属做了鸽子甲鱼汤,午饭时患者食用,下午2时30分,患者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诊断为食物过敏。即肌注地塞米松5mg,非那根50mg,未见好转。患者出现胸闷,寒战,  相似文献   
8.
姜琳 《东方药膳》2004,(3):25-25
斌斌出生后即采用配方奶粉喂养,未满月便发现口周出现红色脱皮样皮疹,卫生室的医生诊断为婴儿湿疹,嘱涂抹一些药物后,皮疹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身体其他部位也有类似的表现。由于生长发育未见受到明显影响,家长也未引起重视。自斌斌4个月大后,  相似文献   
9.
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地]分析影响肠道双歧杆菌水平的可疑因素,为维持婴儿肠道的双歧杆菌优势提供线索.[方法]采集152例进行食物过敏诊断试验的婴儿大便,运用平板活菌计数培养法和PCR鉴定法计数大便双歧杆菌,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单因素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配方奶喂养儿、食物过敏儿或引入其他食物的婴儿的大便双歧杆菌计数分别较母乳喂养儿、非食物过敏儿或未引入其他食物的婴儿的大便双歧杆菌计数显著降低,且婴儿喂养方式、是否食物过敏、有无其他食物的引入对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作用逐级减弱.[结论]母乳喂养、适时引入其它食物将有利于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优势的维持和食物过敏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食物过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君 《职业与健康》2006,22(13):968-970
人类对食物过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食物过敏仍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次要问题。近10-15年由于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事实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人们开始重新评价食物过敏的问题,食物过敏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才开始受到重视,成为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