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联合健康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200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健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会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症疲乏量表(CFS)、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评估问卷(EORTC QLQ-C3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以及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FS中躯体、情感、认知维度的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TT3、T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会支持联合健康干预可明显改善甲状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双相型真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目前已成为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致死性、机会性感染之一。有关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机制及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主要就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机制的近期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以及马尔尼菲篮状菌的体外药敏试验及耐药率,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资料、临床标本,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特点、药敏实验结果、耐药情况。结果患者以青壮年男性、性接触传播、小学或初中文化,农民或无业人员为主,多数患者CD_4~+T细胞计数小于50 cells/μl,接受ART的患者CD4+T细胞平均数大于未接受ART者。马尔尼菲篮状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酮康唑(20.0%)、氟康唑(10.0%)、伊曲康唑(6.7%)、5-氟胞嘧啶(6.7%)、伏立康唑(3.3%)、卡泊芬净(0.0%)、两性霉素B(0.0%)。结论性活跃人群、低文化、低收入人群易患艾滋病,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艾滋病患者CD_4~+T细胞小于50 cells/μl时易患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早期接受ART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重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进行抗真菌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尿嘧啶、伏立康唑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