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回顾分析术后放疗对乳腺癌分子亚型与生存关系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收治的716例首次行单侧乳腺癌手术女性患者,按2011 St. Gallen标准分为Luminal A型(LA)、B-HER-2阴性型(LB1)、Luminal B-HER-2阳性型(LB2)、HER-2过表达型(HER-2+)、三阴型(TN)和未分型组。采用Cox模型分析总体、非放疗、放疗组中亚型间OS和DFS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OS、DFS,Cox模型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71.4个月,总死亡率为10.5%、治疗失败(死亡+复发+转移)率为14.9%。术后放疗组217例(30.3%)。多因素分析OS在各组中亚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FS在总体中LB1、未分型较LA型的差(HR=1.881、1.907,P=0.035、0.049),在非放疗组中LB1较LA型的差(HR=3.324,P=0.01);在放疗组中各亚型的均相近(P均>0.05)。放疗和亚型二维交叉分析表明非放疗组LB1与放疗组LA比较有降低OS (P=0.09)和DFS (P=0.06)趋势。结论 与LA型相比,LB1型有降低OS、DFS趋势,以非放疗患者明显;放疗对分子亚型和生存预后关系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放疗模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探讨不同预后评分下补量放疗的最佳获益人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634例。按照不同放疗模式分为无放疗组330例、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127例、全脑放疗+局部补量(WBRT+Boost)组177例。Kaplan-Meier法计算iPFS、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iPFS期为6.9个月,中位OS期为9.0个月。无放疗、WBRT、WBRT+Boost组1年iPFS率分别为15.1%、16.3%、40.2%(P=0.002),1年OS分别为33.7%、38.2%、48.1%(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放疗模式是影响iPFS和OS的独立因素。脑转移数目1~3个患者GPA评分2.5~4.0分时WBRT+Boost组1年OS、iPFS均优于WBRT组(P=0.026、0.044),无靶向治疗时WBRT+Boost组1年OS、iPFS均优于WBRT组(P=0.036、0.049);脑转移数目≥4个患者GPA评分2.5~4.0分、无靶向治疗时WBRT+Boost组1年iPFS优于WBRT组(P=0.019、0.012),GPA评分0~2分、有靶向治疗时WBRT+Boost组1年OS、iPFS似乎优于WBRT组(均P>0.05)。结论 放疗能显著改善NSCLC脑转移患者的iPFS和OS,Boost可能进一步改善其预后。脑转移数目1~3个患者GPA评分2.5~4.0分、无靶向治疗时Boost可能提高iPFS和OS;脑转移数目≥4个患者GPA评分2.5~4.0分、无靶向治疗时Boost可能仅带来iPFS获益;GPA评分0~2分、有靶向治疗时Boost可能获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放疗前、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281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资料,根据BMI<25、25~27、BMI≥28分为BMI低组(n=94)、中组(n=89)、高组(n=98),比较健患侧上肢体积差(upper limb volume difference,ULVD),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和线性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放疗对BCRL(定义为ULVD≥200 m L)的影响,并与其他BMI分界值分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前、后ULVD平均值分别为40.6、42.9 m L,中位值均为30.0 m L,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2例缺失)BMI低、中、高组的BCRL发生率分别为2.2%(2/93)、6.8%(6/88)、13.3%(13/98),放疗后(1例缺失)分别为1.1%(1/93)、12.4%(11/89)、12.2%(12/98),GEE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未增加BCRL率(P=0.529)。线性逻辑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与BMI低组相比中组和高组放疗前(RR=4.199,P=0.693和RR=10.999,P=0.002)、放疗后(RR=13.287,P=0.047和RR=14.308,P=0.029)的BCRL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BMI<25、25~29、BMI≥30分组,分析结果与以上类似。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BCRL,中国乳腺癌患者理想的BMI<28,与国外欧美患者为主的BMI<30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全脑放疗(WBRT)剂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WBRT的244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不同WBRT剂量(EQD 2Gy)分为30~39 Gy组104例、≥40 Gy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颅内无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Meta分析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预防性照射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纳入比较以内乳淋巴结照射与否为干预措施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Newcastle-Ottawa Scale量表进行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和Stata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原始文献,13181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与内乳未照射患者相比,内乳照射患者 5年总生存未见改变(P=0.490)。通过以患者治疗日期以及入组人群风险程度为划分标准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于 2000年后治疗和入组条件为Ⅱ-Ⅲ期(N+、T3-T4期)高风险患者内乳照射后 5年总生存明显提高(P=0.003、0.006)。与内乳未照射患者相比,内乳照射明显提高患者 5年无瘤生存(P<0.001)。结论 在现代放疗技术下,乳腺癌内乳淋巴引流区照射提高了患者无瘤生存率,并且可能会对Ⅱ-Ⅲ期(N+、T3-T4期)高风险乳腺癌患者带来总生存益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同时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患者锁骨上淋巴结的最佳局部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 128例sISLM乳腺癌患者,其中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组 68例,单纯放疗组 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 5年LRFS、DMFS、PFS、OS均相近(均 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淋巴结局部治疗模式是影响 5年DMFS、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接受单纯放疗时锁骨上区放疗剂量>50Gy组患者 5年OS好于50Gy组(P=0.047)。接受清扫联合放疗时,清扫淋巴结<10个、>50Gy组患者 5年LRFS、DMFS、PFS、OS似乎均好于50Gy组,但均 P>0.05;清扫淋巴结≥10个、50Gy组患者 5年LRFS、DMFS、PFS、OS均似乎好于>50Gy组,但只有 5年DM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手术清扫联合放疗可能是锁骨上淋巴结较好的局部治疗模式。接受单纯放疗时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提高总生存;接受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时,若清扫程度较低则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获益,若清扫程度较高则锁骨上区局部补量可能获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放射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68例同时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局部治疗模式均为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放射治疗。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OS。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中位随访92个月(58~122个月),患者5年LRFS、DMFS、PFS、OS率分别为79.2%、65.8%、55.8%和64.7%。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10枚是患者5年DMFS的危险因素(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HR=8.151,95%CI:1.011~65.726,P=0.049); Ki-67>30%、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数目≥2枚是患者5年PFS的危险因素(HR=6.674,95%CI:2.291~19.443,P=0.001;HR=2.605,95%CI:1.039~6.528,P=0.041;HR=2.958,95%CI:1.155~7.577,P=0.024)。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时,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50 Gy组与>50 Gy组相比,患者5年LRFS、DMFS、PFS、O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1.735、2.754、3.073,P均>0.050);当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时,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50 Gy组5年DMFS率却低于50 Gy组(χ2=4.808,P=0.028)。 结论对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而言,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数目≥2枚者其PFS更差,提高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pT1-2N1M0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高危影响因素, 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进行风险分层, 筛选放疗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936例pT1-2N1M0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者908例, 其中放疗(RT)组583例和非放疗(NRT)组325例, 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各298例, 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OS)期、无瘤生存(DFS)期。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比较不同风险分组人群的生存差异, 筛选出放疗获益人群。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放疗组5、8年OS、DFS明显优于非放疗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象限、淋巴结转移数目、T分期、Ki-67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肿瘤象限、T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OS列线图分析显示, 改良根治术后放疗(PMRT)明显改善高危组患者OS(P=0.001), 在低危组和中危组中未显示出优势(P=0.057、0.099)。DFS列线图分析显示, PMRT明显改善中危、高危组患者DFS(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