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丽  李春霞  陈倩  王佳  王涛  陈晓鹏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324-1329
[目的] 研究经肾炎康复片干预的糖尿肾病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从肠道微生态代谢物的角度解释肾炎康复片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气质联用系统(GC-MS/MS)和标准曲线法检测db/db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以db/db基因缺陷小鼠为糖尿病肾病的模型鼠,以m/m小鼠为正常组,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肾炎康复片高、低剂量组。给药3个月后,收集每只小鼠的粪便并称质量记录。造模和用药前后定期监测小鼠血糖和体质量。[结果] 在程序升温、1.2 mL/min载气流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下,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己酸和戊酸得到有效分离,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并且模型组丙酸的含量与各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肠道菌群拟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相互印证。[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有效测定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的方法,并且发现经肾炎康复片干预后的db/db小鼠短链脂肪酸中的丙酸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且现有研究指出,丙酸在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结果为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是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肝左外叶和右后叶[1],往往同时合并肝外或对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病变肝脏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技术逐渐成熟[2],并开始用于治疗HL,涉及多种关键技术,其具体技术及操作流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3-羟基丁酸尿症伴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例。方法收集以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的3-羟基丁酸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3-羟基丁酸尿症患者经临床体检发现有小脑共济失调的体征和尿中3-羟基丁酸、乙酰乙酸、2-酮-3-甲基戊酸、2-酮-异己酸显著升高。结论发现1例3-羟基丁酸尿症伴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例。  相似文献   
4.
���������ٳ�Ѫ������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自 2 0世纪 4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以来 ,已先后有多种断流术式面世 ,并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是针对胃脾区的高血流状态 ,通过截断门奇静脉间经过胃壁的侧支循环来达到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目的。其总手术死亡率及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近期止血效果和 5年生存率满意。不足之处在于该手术中对食管下段周围静脉阻断不易彻底 ,术后新生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使食管胃底的静脉再次曲张。因此 ,其术后再出血率高于分流术 ,高者可达 5 0 %以上 ;此外 ,断流术后胃粘膜病变发生率也较高 ,可能加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而…  相似文献   
5.
胆管结石术后复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结石残留或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治疗由传统开腹手术向微创模式转变,各种治疗方式均扮演了重要角色。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就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DI)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0月324例行LC的患者,患者术中均采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即在分离出认为的"胆囊管"后,紧贴该"胆囊管"向胆囊方向逆行游离,如游离后证实为真胆囊管,即可断夹,并切除胆囊,否则改变解剖路径,重新寻找胆囊管,以避免BDI,直至胆囊切除。结果:324例患者中,319例"胆囊管"证实为实际胆囊管或其安全部位,3例发现实际为肝(胆)总管,2例为变异的肝外右后叶胆管汇入胆囊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C,平均手术时间64.3(25~210)min,平均出血量7.3(2~150)mL。术后并发轻微胆汁漏、胆囊区少量积液1例,穿刺孔感染2例,经穿刺引流、伤口换药而愈。其余患者未发现BDI。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6(1~13)d。随访1个月未见黄疸、腹痛等异常。结论: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LC术中BDI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作为其他预防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疝是多发病,发病后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疝内容物嵌顿,甚至发生绞窄导致肠管等内容物坏死而造成严重后果。而手术修补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有传统张力修补和开放性无张力补片修补。20世纪90年代后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各领域广泛应用,腹腔镜疝修补的有效性、安全性得到确认。也随着术后异物感少、疼痛轻、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腹腔镜疝的修补手术应用越来越常见。  相似文献   
8.
李建军  陈晓鹏 《安徽医学》2014,35(1):134-136
胆道疾病是现今一种十分常见的胆道系统病症,主要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的部位、是否造成梗阻和感染等因素,近年来据大量事实显示[1,2],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广泛应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治中,且临床效果良好.本文从胆道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ERCP在此病中的应用进行科学性的综述,期望为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收治入院的4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1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与同期45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 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 OCHTD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人均治愈出院。 LCBD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均少于OCHTD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LCBDE组住院费用略高于OCHT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LCBDE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可一次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患者康复快,疗效满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素酶(HPSE)是一种糖苷内切酶,能特异性水解位于细胞表面、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硫酸乙酰肝素。肝素酶可促进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参与免疫监视、胚胎植入等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HPSE促进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和肝素酶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过程。本文对HPSE促进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和肝素酶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