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预防肺癌术后化疗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在化疗开始时给予咖啡酸片口服,对照组不给予口服药,2个疗程后根据白细胞减少程度给予适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中骨髓抑制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疗程后升白细胞治疗中,观察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白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咖啡酸片可有效预防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量,缩短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10例,将其中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直接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以及观察组肿瘤直径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切缘癌阳性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宫旁累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393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中40例出现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患肢肿痛、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和压痛、皮温升高为主;实验室检查以D-2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升高为主;超声表现为实质性回声,CT表现为动脉充盈缺损。高凝状态与血检形成的危险因素有置管、升白治疗、卧床和手术(P<0.05),其形成时间以治疗后2个月内为主,占全部的7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结论高凝状态与血栓形成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等有关,抗凝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CT导引下经皮纵隔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软组织切割针在CT导引下对纵隔肿块性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纵隔肿块性病变在CT导引下应用18G和20G软组织切割针进行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结果:纵隔肿块穿刺技术成功率100%(85/85).病理明确诊断75例(88.2%),不能明确诊断10例;18G针活检39例、20G针活检46例,阳性率分别为92.3%、84.8%;≤3cm病灶18例,>3cm病灶67例,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3.3%、89.6%;胸腺类肿瘤、转移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2.3%、93.8%、87.5%、63.6%,P<0.05有统计学意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11.8%.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15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给予甲氧氯普胺针剂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格拉司琼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程度。结果观察组0、Ⅰ级所占比例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提示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可明显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程度,经济方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PDCA循环理论管理法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后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等中心静脉的方法[1],因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血栓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除了给患者造成上臂肿胀、疼痛等痛苦外,还有并发肺静脉栓塞的风险。我科将PDCA循环理论运用到PICC置管预防血栓性静脉炎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纵隔肿块性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软组织切割针在CT导引下纵隔肿块性病变穿刺活检技术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CT导引下应用18G和20G软组织切割针对77例纵隔肿块性病变在进行穿刺活检,比较穿刺活检与病理符合率.[结果]纵隔肿块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病理明确诊断67例(87.0%),不能明确诊断10例;18G针活检35例、20G针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软组织切割针在CT导引下对纵隔肿块性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纵隔肿块性病变在CT导引下应用18G和20G软组织切割针进行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结果:纵隔肿块穿刺技术成功率100%(85/85)。病理明确诊断75例(88.2%),不能明确诊断10例;18G针活检39例、20G针活检46例,阳性率分别为92.3%、84.8%;≤3cm病灶18例,〉3cm病灶67例,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3.3%、89.6%;胸腺类肿瘤、转移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2.3%、93.8%、87.5%、63.6%,P〈0.05有统计学意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11.8%。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硫酸吗啡和盐酸吗啡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1、3、7天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平均维持剂量、最大剂量、作用维持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尤以恶心呕吐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药物在缓解癌痛治疗中效果均较显著,其中硫酸吗啡不良反应较盐酸吗啡轻,安全有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