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因上消化道出血前来就诊的患者140例,分析出血的病因以及药物止血及内镜下止血的治疗效果。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等。采用内镜治疗,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1%。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内镜止血治疗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L-10在H.pylori相关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与COX-2、iNO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4例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均行H.pylori检测确定H.pylori感染情况,行病理组织学检测明确病理分型、胃黏膜炎症程度,行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中IL-10、COX-2、iNOS表达。分析H.pylori感染情况、病理诊断与组织分型结果,明确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感染与病理炎症程度、病理分型的关系、IL-10表达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比较H.pylori阳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中COX-2、iNOS表达情况,分析H.pylori阳性胃炎患者IL-10与COX-2、iNOS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4例慢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59例,阴性15例,H.pylori检出率79.73%。H.pylori阳性与阴性患者在炎症程度的分布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H.pylori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患者居多,而阴性患者则以轻度为主。74例患者中31例为IL-10阳性、43例为IL-10阴性。IL-10阳性患者中的H.pylori阳性率(93.55%)显著高于IL-10阴性(69.77%)患者(P<0.05);病理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率在H.pylori阳性患者中为59.32%,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的20.00%(P<0.01);iNOS阳性表达率为61.02%,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的20.00%(P<0.01)。H.pylori阳性不同病理类型胃炎患者的IL-10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胃炎(IM+Dy)患者的COX-2阳性率(84.62%)高于CSG(44.00%)患者(P<0.05);CAG患者的iNOS阳性率(80.95%)显著高于CSG(44.00%)患者(P<0.05)。H.pylori阳性胃炎患者的IL-10表达与COX-2(r=-0.566,P<0.001)、iNOS(r=-0.465,P<0.001)表达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IL-10为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保护因子,在H.pylori阳性患者中具有高阳性率。且IL-10与H.pylori阳性患者的COX-2、iNOS表达呈较强负相关,可通过对COX-2、iNOS表达的下调作用降低慢性胃炎患者的恶性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γ-IFN对兔盆腔常规分割照射后输尿管放射性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放射性输尿管损伤的动物模型,5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常规照射组、组及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兔盆腔均接受6MV-X线照射.γ-IFN组从照射后第5天给予γ-IFN250,000U·kg-1,肌注每周1次,共5次.常规照射组给予5ml·kg-1的生理盐水.照射后4周,8周,12周,16周处死实验兔,取其照射范围内的输尿管组织.用HE染色,原位杂交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γ-IFN对于放射性输尿管损伤及纤维化影响.结果:HE染色观察放射线导致输尿管损伤的组织结构变化,γ-IFN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后4,8,12周其损伤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6周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 mRNA原位杂交实验,γ-IFN组输尿管黏膜的TGF-β1 mRNA表达在照射后4,8,12,16周低于常规照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γ-IFN组与单纯照射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γ-IFN能够减轻实验兔放射性输尿管损伤,抑制放射后输尿管黏膜TGF-β1 mRNA的升高,降低Ⅲ型胶原的表达,减轻放射性输尿管损伤及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与转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宫颈癌是发生在伞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个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严蕈影响了患者的放疗依从性.本文综述了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影响因素、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结果通过引导式教育训练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提高患者满意率,加快病情缓解。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可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Cancer of cervix)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每年新增发病人数超过13万,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8%,每年将有2万妇女死于宫颈癌[1]。宫颈原位癌及B1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90%~100%,但B2期及B2期以上患者5年生存率急剧下降,仅为50%左右,其治  相似文献   
7.
大秦艽汤化裁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小元  赵恒芳 《陕西中医》2005,26(11):1155-1156
目的观察应用大秦艽汤化裁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大秦艽汤化裁方(秦艽、当归、川芎、赤芍、防风、黄芩等)治疗,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为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为55.8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液流变性指标观察显示,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秦艽汤裁方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γ-IFN对兔盆腔常规分割照射后输尿管放射性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放射性输尿管损伤的动物模型,5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常规照射组、组及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兔盆腔均接受6MV-X线照射.γ-IFN组从照射后第5天给予γ-IFN250,000U·kg-1,肌注每周1次,共5次.常规照射组给予5ml·kg-1的生理盐水.照射后4周,8周,12周,16周处死实验兔,取其照射范围内的输尿管组织.用HE染色,原位杂交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γ-IFN对于放射性输尿管损伤及纤维化影响.结果:HE染色观察放射线导致输尿管损伤的组织结构变化,γ-IFN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照射后4,8,12周其损伤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6周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 mRNA原位杂交实验,γ-IFN组输尿管黏膜的TGF-β1 mRNA表达在照射后4,8,12,16周低于常规照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γ-IFN组与单纯照射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γ-IFN能够减轻实验兔放射性输尿管损伤,抑制放射后输尿管黏膜TGF-β1 mRNA的升高,降低Ⅲ型胶原的表达,减轻放射性输尿管损伤及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各种原因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者502例,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息肉分布部位及病理特点。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开始有统计学差异;大肠息肉主要好发于乙状结肠,但其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发病年龄及息肉发生部位,均以腺瘤及腺瘤性息肉伴不典型增生最为多见。结论:提高对大肠息肉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治疗大肠息肉,对防止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恒芳  苏化  宋瑛  徐俊荣  庄坤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472-1474,1481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比要素饮食(ED)与聚合物饮食(PD)的治疗效果,探讨肠内营养(EN)在克罗恩病(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西安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CD的患者,依据活动性评分(CDAI)150分、肠道症状及CRP异常等将患者随机分入ED组和PD组,两组患者除氮源不同外,余营养成分及治疗方法均相同,以CDAI150分或较基础值降低至少100分、肠道症状消失、CRP正常为临床缓解,观察CD患者0、2、4、6、8周的病情变化。结果共56例CD患者入组,其中ED组26例,PD组30例,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EN治疗后,共45例(80.4%)CD患者获得临床缓解,其中ED组22例(84.6%),PD组23例(7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治疗后ED组、PD组营养状况均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是CD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要素饮食与聚合物饮食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