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老年单侧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73例,其中采用直接前路36例(直接前路组),后外侧入路37例(后外侧入路组),分析其手术用时、切口长短及愈合时间、手术出血及伤口引流量、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3天、7天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1、3、6、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脱位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欧洲生活质量评分(EQ-5D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3.6个月。直接前路组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下地行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前路组术后3天、7天疼痛视觉评分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月、3月、6月直接前路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基本接近。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健康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前路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局部红肿,后外侧入路组1例患者出现假体脱位,1例出现切口周缘麻木,两组患者无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直接前路和后外侧入路均能有利于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直接前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假体脱位发生率低,术后早期疗效好等优势,但直接前路手术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比分析MIS-TLIF手术中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于我院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MIS-TLIF术的79例患者。其中行混合固定MIS-TLIF术(混合固定组)患者37例;行双侧内固定MIS-TLIF术(双侧固定组)患者4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VAS腰痛及下肢痛评分、ODI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并测量手术节段Cobb角。结果混合固定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8±6.6)个月,手术时间为(119.0±22.4)min,术中失血量(231.7±31.2)mL,住院天数(4.3±1.9)天,术后6月融合率为94.6%,术后随访VAS评分、ODI评分与节段Cobb角与术前均明显改善;双侧固定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7.9±10.1)个月,手术时间为(153.8±31.3)min,术中失血量(243.5±24.9)mL,住院天数(6.1±2.7)天,术后6月融合率为92.9%,术后随访VAS评分、ODI评分与节段Cobb角与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间各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与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混合固定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双侧组。结论 MIS-TLIF术联合混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双侧内固定相似,同时混合固定的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晚期黄疸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探讨HCMV US3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检测2010年1~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就诊的79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样本HCMV US3基因,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双向DNA测序,通过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79例晚期黄疸新生儿中20例HCMV US3基因PCR扩增阳性,阳性率25.3%。以Towne作为参考株,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0株临床分离株US3的ORF长度均与参考株相同,为561bp,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US3核酸变异比较普遍,变异主要集中在序列的N端,大部分是同义突变,US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仅几个位点在少数分离株中存在变异。未发现US3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致病性的联系。结论 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20株临床分离株HCMV US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S3基因多态性与HCMV引起的新生儿晚期黄疸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晚期黄疸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gB基因型的分布,探讨HCMVgB基因多态性与黄疸之间的关系。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本院新生儿科98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标本HCMV-DNA含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阳性标本HCMVgB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绘制种系进化树。利用HinfⅠ和RsaⅠ对g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30例晚期黄疸新生儿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0.6%。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B基因分为4个基因型,gB1型15株(50%),gB2型5株(16.7%),gB3型9株(30.0%),gB1/3混合型1株(3.3%)。以HCMV实验室标准株AD169作为参考,将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gB1型同源性为94.7%~95.0%,gB2型同源性93.1%~93.4%,gB3型同源性94.7%,gB1/3型同源性93.7%。RFLP分析将gB基因分为4个基因型,分型结果与种系进化树分型一致。结论 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原因之一;gB基因的DNA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晚期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以gB1、gB3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晚期黄疸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探讨HCMV US3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检测2010年1~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就诊的79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样本HCMV US3基因,阳性标本结果进行双向DNA测序,通过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79例晚期黄疸新生儿中20例HCMV US3基因PCR扩增阳性,阳性率25.3%。以Towne作为参考株,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0株临床分离株US3的ORF长度均与参考株相同,为561bp,编码186个氨基酸蛋白。US3核酸变异比较普遍,变异主要集中在序列的N端,大部分是同义突变,US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仅几个位点在少数分离株中存在变异。未发现US3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致病性的联系。结论 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20株临床分离株HCMV US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未发现不同临床分离株US3基因多态性与HCMV引起的新生儿晚期黄疸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gB基因型的分布,探讨HCMVgB基因多态性与黄疸之间的关系。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本院新生儿科98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标本HCMV-DNA含量,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阳性标本HCMVgB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绘制种系进化树。利用HinfⅠ和RsaⅠ对g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30例晚期黄疸新生儿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0.6%。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B基因分为4个基因型,gB1型15株(50%),gB2型5株(16.7%),gB3型9株(30.0%),gB1/3混合型1株(3.3%)。以HCMV实验室标准株AD169作为参考,将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gB1型同源性为94.7%~95.0%,gB2型同源性93.1%~93.4%,gB3型同源性94.7%,gB1/3型同源性93.7%。RFLP分析将gB基因分为4个基因型,分型结果与种系进化树分型一致。结论 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原因之一;gB基因的DNA序列比较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晚期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以gB1、gB3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铁浓度下孕妇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以及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为临床合理补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孕妇血肝素抗凝,分离淋巴细胞.给予PHA刺激后,与铁浓度分别为5μmol/L、25μmol/L、50μmol/L的细胞培养液混合培养,MTT比色法检测缺铁性贫血孕妇及健康孕妇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贫血孕妇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体外试验显示:1.贫血孕妇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低于健康孕妇(P<0.001);健康孕妇不同铁浓度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2.不同铁浓度组贫血孕妇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孕妇铁营养缺乏或补充过剩都会导致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亚群功能的下降,因此,孕期应加强含铁食物的摄取,重视铁营养水平的监测,避免因铁营养失衡造成的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4基因多态性,预测UL144基因各型编码蛋白的T细胞CTL表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晚期黄疸新生儿标本HCMV-DNA含量,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阳性标本HCMV UL144基因开放读码框(ORF),结果进行双向DNA测序,绘制种系进化树对HCMV感染患儿UL144基因进行分型。应用SYFPEITHI和NetCTL方案预测HCMV UL144基因编码蛋白各临床株T细胞CTL表位。结果①30例晚期黄疸新生儿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其中28例UL144基因扩增阳性。②28株UL144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核苷酸水平为80.4%~99.2%,氨基酸水平为78.9%~98.8%。种系进化树分析显示感染患儿标本UL144基因可分为3个基因型,G1型7株(25%),其中G1a3株,G1b3株,G1c1株,G2型7株(25%),G3型14株(50%)。③初步筛选出UL144基因各型T细胞CTL表位:G1a:YTYFSTPGV或HTYFSTPGV;G1b:HTYFSTPGV;G1c:YTSFSISGV;G2:TLCPNGTYL或TLCPNGTYL和HTLFSTPGV;G3:TLCPNGTYV。结论①HCMV UL144基因的DNA序列具有高度多态性,晚期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以G3型为主。②各型编码蛋白的T细胞CTL表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铁浓度下孕妇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以及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为临床合理补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孕妇血肝素抗凝,分离淋巴细胞。给予PHA刺激后,与铁浓度分别为5μmol/L、25μmol/L、50μmol/L的细胞培养液混合培养,MTT比色法检测缺铁性贫血孕妇及健康孕妇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贫血孕妇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体外试验显示:1.贫血孕妇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低于健康孕妇(P〈0.001);健康孕妇不同铁浓度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2.不同铁浓度组贫血孕妇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孕妇铁营养缺乏或补充过剩都会导致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亚群功能的下降,因此,孕期应加强含铁食物的摄取,重视铁营养水平的监测,避免因铁营养失衡造成的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