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在一线接受放疗或(和)化疗的1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00%。局限期(Ⅰ~Ⅱ期)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进展期(Ⅲ~Ⅳ期)患者(P<0.05),原发部位在头颈部患者总生存(OS)率、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优于原发于肺及小肠患者(P<0.05)。14例化疗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OS率、PFS率与未使用患者相比,无明显优势。局限期患者OS率、PFS率优于进展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疾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在一线接受放疗或(和)化疗的1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00%。局限期(Ⅰ~Ⅱ期)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进展期(Ⅲ~Ⅳ期)患者(P<0.05),原发部位在头颈部患者总生存(OS)率、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优于原发于肺及小肠患者(P<0.05)。14例化疗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OS率、PFS率与未使用患者相比,无明显优势。局限期患者OS率、PFS率优于进展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疾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3.
贫血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CD59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59是一种发现于体内几乎所有细胞的膜抗原,可与C8及C9结合阻止膜攻击性复合体(MAC)形成,抑制补体造成的细胞破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PIG-A基因突变,使其编码的、在促进糖化磷脂酰肌醇锚(GPI)合成中第一步所需要的酶发生异常,进而导致锚蛋白家族类(如CD59、CD55等)的表达异常,因此,红细胞和粒细胞表面CD59减少或缺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口服大剂量白消安 (Bu) 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口服 Bu 1 mg· kg-1 , q6h ,共 16 剂。在首剂和第 9 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 Bu 浓度;用 DAS 软件进行药动学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首剂和第 9 剂给药后 Bu 在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体内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 t 1/2 ( 133.0 ± 30.6) 与 (131.4 ± 28.2)min , <> K e ( 0.005 ± 0.001 )与( 0.006 ± 0.001 ) min-1<> V d /<>F ( 0.56 ± 0.12 )与( 0.46 ± 0.08 ) L·kg-1<> CL /<>F ( 0.003 ± 0.001 )与( 0.002 ± 0.001 ) L·min-1·kg-1 , AUC0-t ( 910.3 ± 146.9 )与( 1 158.5 ± 139.0 ) μmol·min·L-1 , AUC0- ( 1 401.9 ± 243.2 )与 ( 1 689.0 ± 312.4 ) μmol·min·L-1 ; Bu 平均稳态血浆浓度为( 3.29 ± 0.39 ) μmol·L-1 。 结论 口服大剂量 Bu 在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符合一室药动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多次给药后药物清除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 2000 年 1月~2002年 12月 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 46例;随机抽取 45例 ESBLs(-)菌感染者作为对照进行总结分 析.结果:产生 ESBLs主要为 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住院时间长,中性粒细胞缺乏,免疫 功能下降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超过 7天者为 ESBLs菌株感染的高危因素 (P<0.05); ESBLs(+)组中以败血 症和肺部感染为最主要的感染形式;所有的 ESBLs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制剂 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ESBLs菌的产生有其高危因素,诊断明确后及时选用敏感抗生 素,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情况、体能状况评分(ECOG)、疾病临床分期情况,采用CHOP及高强度方案[EPOCH、HyperCVAD(A、B方案)及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5例PTCL-NOS患者经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22.2%),25例部分缓解(55.6%),总有效率为77.8%,第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0.0%、33.3%。45例患者中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小于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单因素分析β2微球蛋白水平、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骨髓侵犯、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体能状况评分与预后生存有关。PIT是PTCL-NOS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PTCL-NOS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对常用的一线方案近期疗效较好,但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复发、耐药、疾病进展。对于年龄较轻,体能状况评分较好、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建议采用高强度方案组方案和新药的运用争取尽早达到CR,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研究非血缘双份脐血移植(DUCBT)的植入规律及植入动力学。方法 选择接受DUCBT的血液病患者29例,采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短串联重复序列结合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方法对供受者16个特异性等位基因进行定量分析,了解造血细胞嵌合体动态变化,判断植入情况,研究DUCBT植入规律。同时,通过对两份脐血复苏后有核细胞总数(TNC)、CD+34细胞数、CD+3细胞数和NK细胞数、冷冻前集落形成单位(CFU)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进行分析,研究植入份脐血的植入动力学和植入份脐血的特点。结果 29例患者中,23例获得植入,其中22例为单份脐血的优势植入,1例为两份脐血的均势植入。22例单份脐血优势植入者中,20例移植后14 d、另2例移植后21d STR-PCR检测呈100 %单份脐血嵌合体;6例未获得植入的患者,移植后14 d STR-PCR显示2例呈双份脐血嵌合体,4例呈双份脐血或单份脐血与受者混合嵌合体,移植后21 d外周血和移植后30 d骨髓均呈100 %受者嵌合体。DUCBT后7 d STR-PCR检测结果与是否植入不一致(kappa=0.112,P=0.198),14、21 d外周血和30 d骨髓标本均一致(kappa=0.811,P=0.001;kappa=0.900,P=0.001;kappa=0.900,P=0.001)。DUCBT获得植入患者植入份与非植入份脐血相比,复苏后TNC、复苏后CD+34细胞数、冷冻前CFU、冷冻前CFU-GM、复苏后CD+3细胞数、复苏后NK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83、0.455、0.615、0.534、0.114、0.463)。结论 采用STR-PCR技术检测供受者16个特异性等位基因的定量分析方法确定DUCBT后的植入状态是敏感和特异的,DUCBT后14 d可作为确定脐血是否植入的时间。DUCBT中优势植入份脐血的特点仍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8年2月126例HSCT患者出血性膀胱炎发病情况。结果126例移植受者中17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13.5%,中位发病时间36天(16~150天),中位病程25天(10~103天),所有患者经过再次水化、利尿和(或)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等治疗,均获得治愈。结论在充分预防出血性膀胱炎后,出血性膀胱炎多为迟发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方式、HLA相合程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异基因移植、清髓性预处理和CMV感染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分析inv(16)/t(16;16)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从而对AML分型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初诊AML伴inv(16)/t(16;16)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结果 13例经RT-PCR方法确诊为CBFβ-MYH11阳性AML患者,临床上多有肝脾肿大、齿龈增生等浸润特征,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升高伴原始细胞明显增多。FAB分型结果为M4或M5型,免疫分型提示原始细胞高表达CD34及CD117等早期抗原,同时髓系抗原CD33、CD13、MPO等高表达并向单核系分化,其中有3例患者CD34、CD14双阳性细胞伴有CD2表达。除2例患者拒绝化疗要求出院以外,所有患者第一疗程化疗后均达完全缓解,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化疗,且化疗疗效好。结论 inv(16)/t(16;16)AML预后好,但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局限性,根据临床特点及免疫分型特征,在RT-PCR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尚需进一步增加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检测,有助于排除RTPCR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从而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