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胸三角皮瓣在颈段食管重建、全鼻再造术中的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kamjian(1965)首先采用胸三角皮瓣修复颈段食管缺损,当即引起普遍的重视,并认为该皮瓣是修复颈段食管缺损的理想组织。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对胸三角皮瓣在颈段食管重建及全鼻再造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维甲酸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已建立的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动物模型,着重观察了Acc-M细胞株经维甲酸体外处理后其在裸鼠肺部形成转移能力的情况。结果表明:10μmol/L、20μmol/L两种浓度有明显抑制转移作用,转移率及肺转移灶重量、数目和直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但抑制作用无浓度依赖性,揭示维甲酸对Acc-M细胞株的作用位点是有限的。10μmol/L、20μmol/L可能是维甲酸抑制Acc-M细胞株转移的最低饱和浓度。  相似文献   
3.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9.4%出现DqS319标记的LOH,DqS299标记发现较高频率LOH(43.8%)。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6.4%。其中3例未表达p16的标本中,有2例发现DqS319的LOH。结论:口腔鳞癌在染色体9p21区域频繁丢失可能与p16失活有关,而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的较高频率丢失推测此区可能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4.
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50例濞生癌进行组织分型,嗜神经性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S-100、神经特异性烯酶及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该肿瘤嗜神经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与组织分型,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酶的表达及二者的共同表达无明显关系,而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与神经细胞粘分子的表达密切相  相似文献   
5.
一、牙齿缺失后如何进行修复自古就有用人造物修复牙齿缺失的尝试。实际上早在江户时代就已多见用木头雕刻成的义齿。现在义齿材料多采用高分子材料或金属 ,取印模的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在缺失牙齿的牙槽上安装有床义齿的原理却与江户时代木雕义齿没有区别。另外 ,在 2 0世纪后期人们进行了大量用人工材料创建乳牙列、恒牙列之后的第三牙列 (种植牙 )的尝试。但是考古学家在印加文明的木乃伊颌骨上发现了祖母绿制成的颌骨内种植体 ,可以说在遥远的过去就已开始了种植牙的尝试。然而 ,在 2 0世纪后期之前 ,这项技术还不是常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上颌骨切除后,不仅颜面会出现凹陷畸形,且眼球失去支托而下沉,严重影响功能和外形,给病人(尤其是年轻病人)造成很大痛苦。既往诸家对此曾作各种尝试,如术后局部填塞纱条,用聚乙烯板、橡皮板等支撑眼球;亦有采用游离皮片、髂骨、软骨、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离皮瓣被应用到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去,甚至在很多单位游离皮瓣已经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第一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选择游离皮瓣,也不是所有的缺损都必须选择游离皮瓣才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头颈外科医生和修复重建医生必须掌握包括各种皮瓣在内的多种修复手段,并且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地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舌骨下肌皮瓣被发现至今已逾30多年,是已经被时间所证明的优秀的皮瓣之一,它的皮肤颜色良好、厚度及组织量适宜、瘢痕较小、并发症少见,几乎可以修复咽、舌、口底的全部缺损.然而,关于舌骨下肌皮瓣的报道及经验交流最近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对舌骨下肌皮瓣的制取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头颈外科医生和修复重建医生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舌肌内巨大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2004年收治的2例舌肌内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肿物均位于舌肌内,直径约5cm,为无痛性,病程为渐进性。组织学特点为无明显被膜,瘤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胞浆丰富,可见较多嗜伊红均质细颗粒,过碘酸-希夫(PAS)染色阳性,瘤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生长。手术切除后均无复发。结论舌肌内颗粒细胞瘤为良性病变,切除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周青  张桂荣  李瑞武  孙长伏  钟鸣 《口腔医学》2007,27(11):584-585,59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A(CyclinA)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A在65例口腔鳞癌、2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20例正常粘膜的表达。结果Cycli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5.4%(36/65),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有少量表达,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未见表达。CyclinA在低分化鳞癌组较高中分化组表达增高(P<0.01)。CyclinA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CyclinA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灶大小无关(P>0.05)。结论CyclinA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分化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由等位基因缺失导致的抑癌基因失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为检测染色体9P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便定位新的抑癌基因,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2对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粘膜对照组织的基因组DNA,分析染色体9P21座位的微卫星多态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