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乳腺病科收治的3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的一般资料、病理结果、分子分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年龄(55±13)岁,肿块大小(24±11)mm。根据病理结果分为Luminal A型81例,Luminal B(HER-2-)型89例,Luminal B(HER-2+)型56例,HER-2过表达型51例,三阴型39例。各分子分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为Luminal A型25.93%(21/81),Luminal B(HER-2-)型44.94%(40/89),Luminal B(HER-2+)型35.71%(20/56),HER-2过表达型45.10%(23/51),三阴型20.51%(8/39)。Luminal B(HER-2-)型组和HER-2过表达型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高于Luminal A型组和三阴型组(P0.05)。结论 Luminal B(HER-2-)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前需仔细评估腋窝情况。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1].自19世纪80年代Halsted创立乳腺癌根治术以来,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管术式如何变化,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始终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ALND后可发生一些相关并发症,其中上肢淋巴水肿(upper limb lymphedema)迄今尚无良策,严重影响中重度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ALND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从6% ~49%不等[2-3],即使仅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其发生率也波动于4% ~10%之间[4-5].因此,本文就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 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20日具有完整病理和临床数据的22例女性TNBC新辅助化疗患者肿瘤组织的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 1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D 1的表达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评估,PD 1阳性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TNBC患者肿瘤组织中PD 1的表达情况具有预测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影响逆向腋淋巴显影(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术中成功率的因素,了解ARM淋巴结的解剖分布、保留乳癌患者ARM淋巴结的风险。方法:对42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进行ARM,术中探寻蓝染淋巴结及淋巴管,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组织(包含ARM淋巴结),记录ARM操作成功数目和ARM淋巴结、淋巴管分布情况,将ARM成功率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上臂围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ARM淋巴结病理结果,并与患者恶性肿瘤病理分期、免疫组化结果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例成功探及蓝染淋巴管和(或)淋巴结,成功率约61.9%,平均探及蓝染淋巴结1.54枚,ARM成功率与年龄、体重指数及上臂围有显著相关。送检的ARM淋巴结中,2例受肿瘤细胞侵袭,但ARM淋巴结被肿瘤侵袭的相关因素未能明确。结论:ARM临床操作成功率受患者个体自然因素影响,ARM淋巴结有肿瘤细胞侵袭的可能,选择ARM的适应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相关胚系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本中心102例乳腺癌患者同源重组修复高度相关的21个胚系基因的变异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及家族史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基因突变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携带HRR相关胚系基因突变(含BRCA及非BRCA基因)的患者与未携带突变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如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和肿瘤分子分型等)并无统计学差异。携带BRCA突变的患者往往有肿瘤家族史(95%CI:0.997~6.142,P=0.047),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95%CI:1.227~9.953,P=0.015)。同时,ATM基因突变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45)。结论:患者的肿瘤家族史,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是发生BRCA突变的重要危险因素;Her?2阳性乳腺癌可能与ATM突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逆行腋窝淋巴示踪(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显影上肢引流入腋窝的淋巴通路,在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时对上肢淋巴引流通路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方法使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通过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卡纳琳)显影乳腺至腋窝的淋巴管网、亚甲蓝显影上肢引流至腋窝的淋巴管网,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经解剖明确上肢淋巴管汇聚至腋窝的特点。对比不同注射部位显影上肢淋巴管网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显影注射部位后,在前臂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05 ml亚甲蓝,观察蓝染的淋巴结与淋巴管的分布。结果上肢汇至腋窝的淋巴管网与乳腺汇至腋窝的淋巴管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蓝染淋巴结与前哨淋巴结多数(17/18)不重叠,仅1例蓝染淋巴结同时为前哨淋巴结。上肢细小的淋巴管在汇入腋窝前常形成1~3根主淋巴干,便于术中对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管进行保护。1%亚甲蓝具有显影耗时短、图像清晰、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合用于ARM技术的实施。上肢内侧肌间沟皮下是亚甲蓝注射的最佳部位。在研究的33只新西兰大白兔中,有45侧探查到蓝染淋巴结,47侧探查到蓝染淋巴管,其中,37侧同时发现了蓝染的淋巴结和淋巴管。蓝染淋巴管多伴随于腋静脉下方走行,蓝染淋巴结多分布于腋静脉与第二肋间臂神经之间。结论ARM技术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在不影响前哨淋巴结示踪的前提下通过对上肢内侧肌间沟皮下注射亚甲蓝显影上肢汇聚至腋窝的淋巴结和淋巴管。  相似文献   
7.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逆行腋窝淋巴示踪(ARM)技术可通过不同方法将腋窝区域的上肢来源的淋巴引流系统与乳腺来源的淋巴引流系统显示并区分开来,进而在术中对上肢来源的淋巴管、淋巴结进行保护。本文拟通过对ARM技术相关的多个临床试验进行总结分析,对ARM的可行性、ARM淋巴结与前哨淋巴结(SLN)的关联性以及ARM被肿瘤侵袭的风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南通市通州区2017—2022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结果 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25 3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80?;死亡27例,年均死亡率为0.04?。报告病例中,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34∶1;<10岁年龄组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最高,以水痘和手足口病病例为主;职业以农民、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和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夏季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消化道传染病报告为主,冬季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较多;高发地为先锋街道、金沙街道和兴仁镇;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病种为水痘、手足口病和梅毒。结论 2017—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仍需加强水痘、手足口病等的监测和防控的力度,重视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与干预,将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维持在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