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在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的诊治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月龄(5.11±2.67)个月,所有患儿Ⅰ期行回肠末端造瘘术,Ⅱ期行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手术。术后随访2年,采用李正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法进行排便功能评分。定期肛管直肠测压,记录和比较患儿排便频率、性状及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84.43±30.46)min,出血量(27.57±10.63)mL,肠功能恢复时间(3.29±0.91)d,术后住院时间(7.86±1.77)d。术后1~3个月排便频率为8~20次/日,术后6~9个月排便频率为4~8次/日,术后1~2年排便频率为2~4次/日(接近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排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11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排便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40),术后1年和术后2年排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542)。肛管直肠测压从术后6个月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肛管反射舒张压P=0.027;肛管静息压P=0.010;直肠静息压P=0.034)。术后6个月内因排便次数多致肛周湿疹、皮肤破溃6例,予以造口粉、氧化锌或芦荟软膏涂抹后恢复;小肠结肠炎1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无便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安全可行;排便功能可在术后6个月至1年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急性穿孔的疗效。方法:收集上消化道急性穿孔患者56例,给予常规药物、胃镜下小肠营养管置入、钛夹封闭及尼龙圈结扎有效结合的治疗。结果:21例医源性穿孔,治疗后均痊愈出院。31例非医源性穿孔,其中30例经治疗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半年后随访无复发;1例半年后溃疡复发,后转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恶性溃疡4例,均无外科手术指征,其中2例经治疗后腹痛减轻,1例治疗2周后放弃治疗,1例因并发症的发生死亡。结论:对于上消化道急性穿孔患者的治疗,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药物与内镜治疗的充分结合,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人白蛋白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HK-2细胞,随机分为6组:A组,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刺激物);B组,单纯EPA组(加入30 μmol/L EPA);C组,血白蛋白(albumin,Alb)诱导组(加入5 mg/ml Alb);D组,低剂量EPA干预组(5mg/ml Alb+ 10 μmol/L EPA);E组,中剂量EPA干预组(5mg/ml Alb+ 30 μmol/L EPA);F组,高剂量EPA干预组(5 mg/ml Alb+ 50μmol/L EPA).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水平;采用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组TGF-β1mRNA、α-SMA、FN、E-cadherin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TGF-β1 mRNA、α-SMA、FN较其他各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E-cadherin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D组、E组、F组TGF-β1 mRNA、α-SMA、FN表达逐渐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的表达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PA可显著抑制Alb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E-cadherin、α-SMA,同时下调上清液中FN水平,且其抑制作用的强弱与EPA浓度密切相关.EPA还明显下调了Alb刺激后TGF-β1的表达.结论 一定浓度的人白蛋白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发生转分化;EPA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蛋白诱导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我分化在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关系质量问卷和自我分化量表对884名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中生亲子冲突性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而大学生亲子亲密性和自我分化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2)高中生亲子亲密性与自我分化显著负相关,亲子冲突性与自我分化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则相反;(3)高中生自我分化在父子、母子冲突性和同伴冲突性之间均具有显著正向中介效应;大学生自我分化只在母子冲突性和同伴冲突性之间具有显著负向中介效应。结论:青少年自我分化在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年级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是一种从早期胚胎分离、能在体外经抑制分化后无限增殖,高度未分化的全能干细胞。在全反式维A酸和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ES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为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种子细胞来源。将ESc分化为神经元移植治疗PD,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 HFOV)治疗常频机械通气( CMV)失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CMV治疗失败的14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改为HFOV模式,对患儿一般情况、血气分析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OV治疗前患儿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异常,HFOV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动脉血中pH值恢复正常,PaO2、SaO2明显升高,而FiO2和PaCO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O2和FiO2在HFOV治疗前及治疗后4、24、48 h 4个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H值在HFOV治疗后各个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效果肯定,且对CMV治疗失败患儿更为安全有效方法,同时没有明显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曹娟  王春  郑闻  薛佳 《现代医学》2015,(1):43-46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心脏及血管结构的改变情况,探讨OSAHS严重程度对心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经多导睡眠图检测的100例受试对象,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对照组40例、OSAHS轻中度组40例、OSAHS重度组2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观察心脏结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OSAHS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房内径(LAD)、主动脉内径、主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对照组增大(P<0.05),且LVDd、LVPWTD、LAD的增大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重度OSAH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下降(P<0.05),轻中度组下降不明显。结论:OSAHS导致心脏及血管内膜的结构改变,随着OSAHS的程度加重心脏及血管内膜结构改变加重,超声心动图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治疗OSAHS疗效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会明  杜燕  曹娟 《吉林医学》2015,(4):763-76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对40例患者跟踪做好手术的配合。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测定,有5例患者进行了PCI术,有1例压力导丝引起的夹层。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取得准确数据的重要保障,正确的指导了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osis,EM)肾虚血瘀证大鼠异位病灶局部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表达水平,以及温经汤加味对其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SPF级雌性未孕健康SD大鼠设为空白组;构建肾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设为假手术组(仅开腹);其余大鼠以自体内膜移植法构建EM肾虚血瘀证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不用药物干预)、阳性药(达那唑)组、温经汤加味组(低、中、高3种剂量)。阳性药对照组给予达那唑63 mg·kg-1连续4周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 g·kg-1、10 g·kg-1、20 g·kg-1连续4周灌胃。取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MMP-9,TNF-α的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B)、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基因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EM肾虚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蛋白及其基因表达在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升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温经汤加味治疗组大鼠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P < 0.01或P < 0.05)。结论 局部微环境免疫抑制微血管新生导致异位内膜侵袭是E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表现,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发生、发展;温经汤加味通过“逆转”MMP-9、TNF-α、CollagenⅠ、Collagen Ⅲ等细胞因子异常升高,起到了解除局部微环境免疫抑制、阻断微血管新生的作用,在治疗EM肾虚血瘀证过程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龄3个月)患者临床资料、血流量、超滤量、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首次血液透析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分布情况,并按性别、年龄、透析龄对各种血管通路的选择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0例患者中,男性165例,女性125例,年龄(54.6±14.5)岁;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分别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88.2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10.34%,移植物内瘘(AVG)1.38%;首次使用各种血管通路的比例为AVF 15.17%,TCC(CGN)1.38%,临时透析导管83.45%;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肾病的患者比较,AVF使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66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AVF使用比例较2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使用AVF透析患者中,有AVF失功重建史占比32.68%,有临时导管置入史占比达82.28%。290例维特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44岁、45~59岁、60~74岁和≥75岁的患者中AVF的使用率分别为88.89%、90.20%、90.11%、88.00%,各年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57,P=0.982);在透析龄1年、1~5年、5~10年、10年的患者中AVF使用率分别为72.73%、86.51%、96.20%、98.08%,组间比较,透析龄1年、1~5年与5~10年或10年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透析龄为5~10年与10年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23)。结论血管通路选择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原发病、透析龄等密切相关。在本中心,动静脉内瘘作为主要血管通路,但透析导管使用比例较高以及有导管置入史比例高,对内瘘长期使用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