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1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81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303篇
内科学   24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320篇
预防医学   261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133篇
中国医学   237篇
肿瘤学   1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婉  叶山东  陈超 《安徽医药》2018,39(4):392-39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8例,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如糖尿病病史、年龄,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C肽、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25(OH)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13.64±3.07)ng/mL,低于NDPN组的(19.55±4.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 与HbA1c(r=-0.467, P<0.05)、病程(r=-0.432, P<0.05)、LDL-C(r=-0.439, 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25(OH)D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探讨检测VEGF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和评价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尿中VEGF、尿白蛋白(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组尿VEGF水平明显增高(P值均<0.05).尿VEGF在微量蛋白尿组较正常蛋白尿组增高,临床蛋白尿组最高,糖尿病3组间尿VEG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尿VEGF水平与尿白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尿VEGF水平异常增高,检测尿VEGF的变化可能对监测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VEGF增高可能也反映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涂层热处理晶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热处理方法提高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结晶度、使脱落的羟基得到恢复。方法:通过等离子喷涂和热处理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吸收光普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对羟基磷石涂层相组成的影响。结果:热处理可使涂层中的非晶相发生晶化,并使羟基得到恢复;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涂层的结晶度提高,α-TCP等热分解相逐步转变为羟基磷灰石。保温时间达到2小时后,延长保温时间并不能提高涂层的结晶工。结论:在大气环境下,涂层的最佳热处理工艺是在700℃下保温2小时。  相似文献   
4.
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快捷、简单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 ,并建立稳定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用DispaseⅡ分离上皮和皮下组织。采用改良的无血清及无 3T3 细胞的培养体系和改良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比较改良组织块法和传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上皮细胞的区别。结果 :用DispaseⅡ可成功分离上皮和皮下组织。改良组织块法可以显著简化原代培养实验步骤和缩短操作时间 ,并使原代上皮细胞更快达到传代要求。结论 :与酶消化法相比 ,改良组织块法是一种更好的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减轻传统的上颌窦提升术给患者增加的手术创伤,简化上颌窦提升牙种植的手术步骤。方法 应用Frialit-2骨挤压器对11例患者(14个牙位)行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植、骨即刻牙种植术,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个月(10~21个月)。结果 11例(14颗种植体)未发现鼻出血、上颌窦炎症反应及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已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应用Frialit-2骨挤压器行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上颌后部牙种植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6.
腭咽环扎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对腭咽环扎术后16年的部分患者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语音评价,咽腔造影,并使用电子动态喉镜检查腭咽闭合功能。结果16例患者的语音检查优良率为93%。研究表明:腭咽环扎术后的腭裂患者其环扎线的向心性牵拉力量使鼻咽腔能从前后左右4个方向将鼻咽腔全面缩小,为语音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咽腔大小随患者年龄增长而改变,不会限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面神经神经电图正常值与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调节刺激电流强度的方法86例成年中国人的172条面神经电图。结果显示中国人神经电图中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幅与潜伏期均呈正态分布,波幅值3.94±1.02mV,变异系数25.8%;潜伏期3.18±0.42ms,变异系数13.2%。是无明显差异。左右侧基本对称,作认为,鉴于个体差异较大,对神经电图的解释分析应以左右对称为基点。对影响常人面神经神经电图的各种因素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与诊断和临床表现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对象和方法对临床已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CHD)292例行CAG,男216例,女76例,年龄21~76岁,其中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64例,典型心绞痛59例,不典型心绞痛或无症状但至少有一项CHD易患因素,同时心电图有ST-T改变者123例,心律失常42例,心脏瓣膜病术前检查4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287例,桡动脉途径5例。结果冠脉正常者168例,狭窄124例,其中单支病变占42.7%,2~3支(含左主干)占58.3%;轻度狭窄1.6%;中度狭窄19.4%,重度狭窄为79%。结论通过CAG可以明确诊断CHD及全面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外科手术依据,也提示CHD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冠脉病变已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等反映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厌PT、APTT、TT测定为凝固法,Fbg测定为发色底物法,均在CulterACL-2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IL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bg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妊高征组与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时间进一步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Fbg水平明显增高,其中65例中、晚孕妇女中39例大于4g/L,占60%;58例中、重度妊高征组中有46例Fbg>4g/L,占80%,某妊高征患者最高Fbg达7.5g/L。结论妊娠各期及妊高征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所谓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