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栓塞治疗兔VX2移植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VX2瘤粒直接种植于新西兰大白兔左肝内2周,CT证实已成功接种VX2的荷瘤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ART-PLA-MS)组,注入ART-PLA-MS 76.0 mg·kg-1;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溶液组,注入ART溶液23.4 mg·kg-1;空白微球组,注入空白聚乳酸微球52.6 mg·kg-1;空白对照组,注入2 mL复方泛影葡胺溶液。每天观察动物生长情况,术后2周处死动物,测量肿瘤体积、坏死区面积,计算肿瘤生长率、坏死率;实验兔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及肌酐(Cr)值,评价肝肾功能情况。结果 术前1 d 4组动物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与其他3组比较,ART-PLA-MS组肿瘤体积、肿瘤生长率和肿瘤坏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空白微球组肿瘤体积和坏死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生长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LT溶液组比较,空白微球组肿瘤坏死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体积和生长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LT溶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4组ALT、AST、BUN及Cr值值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3 d,ART-PLA-MS组、ALT溶液组和空白微球组ALT、AST、BUN及Cr值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7 d,各组肝肾功能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 ART-PLA-MS经肝动脉栓塞对兔VX2肝癌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新型抗肝损伤化合物XXH-32脂质体,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用扫描电镜观察脂质体表面形态,对制备的XXH-32脂质体的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XXH-32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分布适宜。优化工艺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75.2±2.55)nm,多分散系数为0.262±0.01,载药量为(2.60±0.12)%,包封率为(95.05±1.06)%,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100-Q)=-0.06t+4.79(R2=0.979 4)。结论 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新型抗肝损伤化合物XXH-32脂质体,其体外释药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93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15只和模型组78只.自造模之日开始,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25%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正常组大鼠注射同剂量橄榄油溶液,每周3次,连续4周.4周末,模型组随机取3只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肝损伤严重程度.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分别为小剂量NAC 45、90、180 mg/kg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54 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容积灭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24 h,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ALT、AST、白蛋白(ALB)、ALP和TBil,取肝脏称重,取部分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SH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剩余肝脏用10%福尔马林固定,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各组间ALT、AST、ALP、ALB和TB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878、9.996、6.099、5.002、11.157,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和TBil分别为(112.00±19.05) U/L、(150.67±18.15) U/L、(272.75±34.26) U/L和(1.98±0.10) μmol/L,均高于对照组(t=26.912,P<0.01;t=15.571,P<0.01;t=8.238,P<0.05;t=14.367,P<0.01).各组间肝组织SOD、MDA、GSH和Hy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51,P<0.05;F=3.232,P<0.05;F=5.210,P<0.01;F=41.131,P<0.01).模型组肝脏MDA和Hyp分别为(0.99 ±0.22) nmol/mgprot和(504.02±84.51) μg/g,高于对照组(t=8.229和69.853,P<0.01).小剂量NAC低、中剂量组GSH、Hyp和SOD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GSH为(1.53±0.76) μmol/gprot,高于模型组;Hyp为(131.53±44.85) μg/g,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23,P<0.05;t=58.532,P<0.01).HE染色结果表明所有NAC剂量组其肝脏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小剂量NAC对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甘草酸类固醇样药理作用及其产生机制、构效关系、不良反应等研究进展,为促进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对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复制大鼠NASH模型,成模后大鼠分为模型组、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易善复阳性对照组。治疗8周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NASH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LDL-C含量均明显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中、高剂量组改善尤为显著。结论: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保护NASH大鼠作用通过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血脂含量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茵柏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含水率和吸湿率为指标,并参考其流动性优选了加入浸膏的辅料;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复方中吸湿率和绿原酸质量分数作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浸膏干粉的含水率、流动性和临界相对湿度。 结果 加入1%的微粉硅胶、14%的可溶性淀粉,可以极大地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工艺参数为进/出风温度120 ℃/60 ℃、雾化压力0.4 MPa、进料速度700 mL/h、浸膏相对密度1.15;最佳工艺条件干粉的含水率、休止角和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6.19%、50 ℃和60.5%。 结论 该工艺合理,茵柏颗粒产品稳定性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5,90,180 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阿拓莫兰54 mg·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灭菌生理盐水。采用CCl4复制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后24 h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ALT、AST含量以及肝组织中SOD、MDA、GSH和Hyp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HO-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MDA和Hyp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GSH虽有下降趋势,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Nrf2、HO-1蛋白表达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小剂量NAC低、中、高剂量组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低、中剂量组SOD、GSH、Hyp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高剂量组GSH、Hyp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各剂量组MDA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Nrf2、HO-1蛋白表达均增加,其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小剂量乙酰半胱氨酸对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蒿琥酯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青蒿琥酯的HP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青蒿琥酯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单剂量分别灌胃(50 mg·kg-1)青蒿琥酯自微乳和青蒿琥酯原料药,以格列吡嗪为内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青蒿琥酯血浆样品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0 ng·mL-1,回归方程为A=294.74C-439.33(r=0.999 6),定量下限为1.0 ng·mL-1。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10%,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青蒿琥酯原料药和青蒿琥酯自微乳的药动学参数Cmaxt1/2和AUC0→t分别为:(87.6±8.80)ng·mL-1,(1.88±0.33)h和(43.3±1.74)h·ng·mL-1;(421±41.6)ng·mL-1,(1.48±0.17)h和(282±17.7)h·ng·mL-1。其中,Cmax和AUC0→t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血浆中青蒿琥酯的含量测定,经灌胃给药后,与原料药比较,青蒿琥酯自微乳能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李范珠  潘旭旺 《药学学报》2006,41(10):921-926
微透析技术(mierodialysis,MD)是由早期神经化学实验室中的灌流取样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项新技术,后逐渐应用于药学领域,并得到快速发展。早期MD主要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的研究。但是大鼠的实验模型较匮乏,小鼠基因工程(mice genetic engineering,MGE)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10.
肾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肾组织间液腺苷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旭旺  李范珠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7):1221-1223
1972年,Delgado等首次报道了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微透析技术。Eklund等于1991年最早将微透析技术应用于肾脏的研究。此后,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肾微透析技术不断发展。1994年,Baranowski等第一次将微透析技术应用于肾组织间液(renal interstitial fluid,RIF)腺苷的取样。由于该技术是从活体肾组织间液中直接取样,因此样品中腺苷浓度能更加真实反映肾内腺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