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PDO(p-dioxanone)线联合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治疗下睑老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12月,78例于笔者医院行PDO线联合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治疗下睑老化的就医者,按Hirmand标准分型,采用双盲法,对就医者治疗前后按Sadick泪槽等级量表(TTRS)、Barton坡度分类法进行评分比较,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失访6例,其余就医者下睑老化均得到改善,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就医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O线联合自体颗粒脂肪填充治疗下睑部老化的临床疗效明显,尤其是对于轻中度膨隆型下睑袋(无明显皮肤松弛)伴不同程度泪槽畸形所致的下睑部老化就医者,就医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魏家  朱春龙 《四川中医》2020,38(3):116-119
目的:观察胃炎方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干扰素-β(IFN-β)、自由基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炎方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痞胀痛(1.01±0.22)分、口苦口臭(0.91±0.27)分、恶心或呕吐(0.82±0.21)分、胃脘灼热(0.93±0.22)分、大便黏滞或稀溏(0.63±0.23)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IFN-β、白细胞介素-23(IL-23)、胃泌素-17(G-17)、自由基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1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β、IL-23、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症状态,促进G-17的分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使用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两年内,选择104例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为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为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使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少,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均较低,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留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问题,本研究在留学生教学查房中,提出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进行双语混合分组。通过典型案例的选取及翻转课堂的运用,提供疾病诊治相关中英文版学习资料给实习学生,以便其进行提前学习;并由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相互协作使用中英文完成病史采集及辅助检查资料查询;之后由带教教师带领小组开展教学查房活动,包括床旁英文病史汇报及查体、病例分析、讨论和总结等环节,提高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明确Rh(D)阴性无偿献血者Rh表型及Del型的分布情况,充分掌握Rh(D)阴性献血者资料,为临床需求提供保障。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凝集法进行Rh(D)初筛,初筛阴性标本再用抗球蛋白法进行Rh(D)阴性确证试验。用生理盐水介质试管凝集法将Rh(D)确证实验阴性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ABO血型和Rh表型检测。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Rh(D)确证阴性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Del型检测。结果筛检并确证1451份Rh(D)阴性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分类结果包括A型449份、B型384份、AB型146份、O型472份。性别分类结果包括男性842份、女性609份。Rh(D)检测结果中40份弱D、395份Del阳性、1016份Del阴性。Rh表型中29份CcdEe型、439份Ccdee型、93份CCdee型、778份ccdee型、99份ccdEe型、5份ccdEE型、1份CcdEE型、2份CCdEE型、1份CCd--型、3份--dee型、1份--dEe型。结论本血站具有丰富的Rh(D)阴性无偿献血者,基本满足临床需求;对Rh(D)阴性献血者标本进一步开展Rh表型和Del检测,掌握Rh(D)阴性供血者信息资料,有助于保障Rh(D)阴性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肺动静脉瘘少见,现将手术病理证实的二例报告于后: 例一:女,14岁,自一岁起哭时唇发紫,三岁后加重且变为持续性,多处求医均诊断为肺结核、先心病。体查:发育营养尚可,BP:15/9kPa,全身皮肤粘膜明显紫绀,有杵状指,心界不大,各瓣膜无杂音,肩胛下角区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ABO血型抗体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产前免疫学检测在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前瞻性预示意义。方法用盐水凝集法检测98例孕妇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血清IgG型抗A(B)抗体滴度,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及其滴度。结果 98例孕妇标本包括Rh(D)阴性孕妇88例、Rh(D)阳性性孕妇10例,98例孕妇标本中抗A/B血型免疫抗体IgG滴度不低于1:64的孕妇标本占11.22%(11例/98例),IgG滴度低于1:64的孕妇标本占4.08%(4例/98例)。88例Rh(D)阴性孕妇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例(4.55%),其中单一性抗D抗体阳性率为3.41%(3例/88例),抗D/C双抗体共同阳性1.14%(1例/88例)。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中,3例单一性抗D抗体阳性标本的血清不规则抗体滴度低于1:2,另外1例抗D/C双抗体共同阳性标本的血清不规则抗体滴度为1:1024。结论产前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BO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及其滴度有助于发现血型抗体滴度变化及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对预防、降低母婴血型不相容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或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O型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新生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抗体所包被,并在婴儿的网状内皮系统内受到免疫性破坏。ABO溶血病大部分发生在第一次妊娠。在目前一对夫妇只生1个孩子的要求下,妊娠前期测定夫妇的血型,以ABO血型不合的夫妇,测定孕妇产前血清免疫球蛋白(lgG)抗体不同效价,对产前估量新生儿高明症的发病频率及病情程度或许有一定帮助。笔者对1993年5月~1997年7月,检测了168对血型不合的夫妇的O型孕妇血清lgG血型抗体效价,又对其所生的新生儿进行血型及服红素值测定,以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频率。回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全身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2014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临床对照试验的中英文文献,按照入选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对最终入选的文献使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文献共计11篇,Meta分析显示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RR,1.57;95%CI,1.37~1.82;P<0.001;I2=0%),但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0;95%CI,0.91~1.33;P=0.30;I2=24%)。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静脉化疗组(RR,0.69;95%CI,0.53~0.90;P=0.006;I2=0%),但两组患者白细胞降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7;95%CI,0.56~1.04;P=0.09;I2=87%),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RR,0.64;95%CI,0.30~1.37;P=0.25;I2=98%)。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NSCLC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且能降低某些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部分晚期NSCLC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