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期间低T3综合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38例AECOPD患者,入院时检测血甲状腺激素,分别对低T3综合征患者和正常甲状腺功能者进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级及肺功能分期,比较不同分级及分期的分布情况;入院后统计并比较两种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人数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诊断为低113综合征68例,临床症状分级: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42例,各分级患者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肺功能分期:Ⅰ~Ⅱ期(轻度)22例,Ⅲ期(中度)18例,lV期(重度)28例,各分期患者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在住院期间死亡12例,余56例在恢复期复查仍符合低T3综合征诊断3例,另53例全部恢复正常,恢复期低T3综合征发生率(3/56,86%)显著低于急性期(68/338,20.1%)(P〈0.01)。与正常甲状腺功能者比较,低T3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Ⅲ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P〈0.01)、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长(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AECOPD合并低T3综合征时,需要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加,其症状缓解时间延长,病死率升高;合并低T3综合征是急性生理功能紊乱极重的表现,其下降程度可作为观察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死率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72h内动态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尿肌酐(CR)比值(ACR)MAU/CR,以ACR值25mg/mmol为临界值,分为ACR增多组与未增多组,观察两组MAU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评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78例中,入院72h MUA水平增高64例(占82.1%),其中ACR增高组46例,ACR未增高组18例。两组APACHEH评分、CPIS评分、降钙素原、2周内脱机成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2.19、χ^2=3.95、6.70、5.38,P=0.01,0.03,0.04,0.01,0.02,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MAU水平检测对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胸膜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胸膜炎在我国城乡发病率较高,一般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若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延长病程,遗留下胸膜粘连、肥厚等,而且远期影响心肺功能。本院在1998至2004年期间用2种治疗方案,对136例患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六分钟步行试验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旨在评价六分钟步行试验在IP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IPF患者作为IPF组,22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六分钟步行试验及肺功能测定和MRC呼吸困难评分,比较组间六分种步行试验及肺功能有无差别,同时评价在IPF患者中六分钟步行试验与肺功能及MRC呼吸困难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六分钟步行距离、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肺功能(FVC,TLC,DLCO)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I,PF组六分钟步行距离、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TLC,DLCO)及MRC呼吸困难评分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六分钟步行试验与IPF患者肺功能指标,MRC呼吸困难评分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较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及呼吸困难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病死率高,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通气)是我们既往常规采取的一种重要抢救措施,虽然其疗效确切,但其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昂贵,病人心理创伤大,使得许多患者在危及生命时才考虑有创通气,且不少患者在有创通气期间,因经济等原因最终放弃治疗,因此,病死率仍很高。随着近年无创通气在临床应用的日见成熟,我科近1年多来对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首先采用了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pressure,BiPAP)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金寅 《中国药师》2016,(5):945-947
摘 要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感染后咳嗽提供依据。方法: 感染后咳嗽患者3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记录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咳嗽严重程度。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日间、夜间症状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感染后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黄连雾化吸入应用于喘憋型肺炎治疗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喘憋型肺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毒唑10~15 mg/kg+注射用α-糜蛋白酶2.5 mg+地塞米松0.3 mg/kg+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2次/d,疗程5 d。观察组患者给予双黄连冻干粉0.2 g+生理盐水5 mL,雾化吸入,3次/d。比较两组发热、咳嗽、肺部罗音及喘憋消失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为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发热、咳痰、喘息、肺部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4.78、4.56、4.92、4.31,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罗音及喘憋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7.5±1.7)d,对照组为(11.3±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P〈0.05)。结论: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喘憋型肺炎作用迅速,较快解决患者痛苦,显著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少,易于操作,不失为治疗喘憋型肺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