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PA患者66例作为疾病组,非PA高血压患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醛固酮(SAC)及肾素活性(PRA),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钾,并计算ARR比值(SAC/PRA)。结果 PA组中ARR比值和血清钾浓度分别为203.47±50.23和2.76±0.72mmol/L,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以卧位ARR比值为112.0作为临界值,诊断PA的灵敏度为92.42%,特异性为87.93%,诊断符合率为90.32%;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联合进行诊断时,灵敏度为98.48%,特异性为86.20%,诊断符合率为92.74%。结论血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联合测定可用于PA疾病的临床诊断,但将卧位ARR比值与血清钾浓度指标联合检测时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可提高P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全因和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我医院的有完整ABI基线资料的糖尿病患者528例,于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对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528例糖尿病患者中,ABI降低的PAD组178例(33.71%),ABI正常的非PAD组350例(66.29%),血压和吸烟史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34.8个月的随访中,有33例死亡,其中17例为CVD死亡。经COX回归分析,PAD患者发生全因及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13(0.892-2.964)和4.526(0.981-13.520)。随着ABI水平降低,发生死亡及CVD死亡危险增加。结论低ABI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人群中运用无创性ABI测定对全因死亡及CVD死亡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钟树妹  宋和君 《山东医药》2009,49(49):58-5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情况,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应用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和稳态模型检测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明显增加(789±24 vs 62±7,P〈0.05),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87.3±11.2 vs 33.8±7.5,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保持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一,但疗效往往不够满意,文章观察了近2年来3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及血栓通治疗2周,观察病情改善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的1型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69例,均为住院患者,除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肢端麻木、肢体无力、沉重感及自发性疼痛等感觉异常。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本组病例按1989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Resistin基因SNP-420C/G位点多态与中国汉族人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1年1月~2010年7月CNKI、万方、VIP、中国生物医学服务系统(SinoMed)和PubMed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收集有关中国汉族人群Resistin基因-420C/G位点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和/或等位基因频率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型糖尿病组709例,对照组5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CC基因型为暴露因素,具有CC基因型的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无明显增高[OR=1.02,95%CI(0.81,1.29)];以GG基因型为暴露因素,具有GG基因型的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无明显增高[OR=1.34,95%CI(0.95,1.90)]。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国汉族人群Resistin基因SNP-420C/G位点多态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正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患者NAFLD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科治疗糖耐量正常NAFLD患者60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比较观察1年后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血压、肝功能、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β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从而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NAFLD患者8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干预前后BMI、WR、ALT、AST、GGT、TG、TC、LDL、FINS、HOMA-IR、I30/G30均有显著差异(P〈0.05),HDL、FPG和HOMA-β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明显改善胰岛8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使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得到恢复,同时促进患者的脂代谢,从而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PA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为40例踝臂指数(ABI)正常的健康者,糖尿病无PAD组为42例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PAD组为33例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超声检测参数;并对ABI和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合并PAD组和糖尿病无PAD组IMT较高,颈总动脉阻力指数升高,舒张期最大峰值流速及血流量明显下降,糖尿病合并PAD组IMT比糖尿病无PAD组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与IMT呈明显负相关(r=-0.41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合并PA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与IMT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及治疗组(30例)。两组均在二甲双胍1 500 mg/d基础上联合用药,对照组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5 mg/d,治疗组口服格列美脲2 mg/d,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量。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12周停药3 d后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60、120、180 min行血糖、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HRI)、Matsuda指数(MSI)、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F)、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及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FBG、2 h 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NS、lnMSI、lnHOMA-βF、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HOMA-IR、lnHRI、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3例发生低血糖,对照组9例发生低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37)。结论 格列美脲或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伴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早相胰岛素分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早相胰岛素分泌,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足分为2组,即DF组(23例)和NDF组(40例)。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回顾分析,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F组的平均年龄为(62.2±8.7)岁、空腹血糖(FBG)为(10.1±5.2)mmol/L、餐后2 h血糖(2 hBG)为(16.4±5.8)mmol/L、平均动脉压(MAP)为(99.1±12.0)mmH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7±2.8)、血清总胆固醇(TC)为(5.3±2.1)mmol/L、甘油三酯(TG)为(2.4±0.3)mmol/L、肾小球过滤率(eGFR)为(60.6±21.7)mL/min,与ND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及eGFR水平降低是导致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足的发病危险因素有多种,而有效掌握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β及△I-30/△G-30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早时相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观察1年以后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J3细胞功能的变化,从而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干预1年后BMI、FPG、FINS、HOMA—IR、HOMA-β及△I-30/△G-30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虽然各指标均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使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得到恢复,从而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降低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