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转染了hBMP-2基因的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MSC)与生物活性陶瓷(bioactiveglassceramicsics,BGC)复合后植入兔股部肌袋中生物复合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实验时间为2003-07/2004-05。实验地点为锦州医学院解剖学骨组织工程研究所。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携带hBMP-2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3-hBMP2导入体外培养的MSC中,用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应用ELISA检测hBMP-2基因在MSC内蛋白质水平的存在与表达状况;将携带hBMP-2基因的MSC与BGC复合并植入兔股部肌袋内,术后4周行组织学检察。结果:用ELISA方法从实验组细胞的培养基中可检测到约54ng的hBMP-2蛋白质。携带hBMP-2基因的MSC与BG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异位成骨能力。结论:MSC可以作为hBMP-2基因的受体细胞,基因表达可分泌hBMP-2蛋白质,与BGC复合后具有异位成骨能力,认为转染了hBMP-2基因的MSC可作为骨组织工程学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材料的过程中,快速获得足够数量且纯度高的种子细胞极为重要,但目前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的增殖率仍较低。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生长、增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07在辽宁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正常健康产妇顺产或剖宫产的新生儿脐带20条,由锦州市凌河区妇幼保健院及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提供。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以1×108 L-1的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设立2组,实验组加入150 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CD166的表达。 结果:接种后6 h细胞开始贴壁,48 h后细胞完全贴壁生长,出现呈椭圆形、多角形的内皮细胞,以及呈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有的形成漩涡状生长集落;原代培养1周后细胞以梭形为主;传代后24 h细胞基本完成贴壁,48 h细胞开始分裂增殖,5~7 d可见多核的成纤维样细胞贴壁,呈长杆状、三角形、梭形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增殖较快,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t=2.235,P < 0.05),CD166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t=1.638,P < 0.01)。 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贴壁,且更有利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纯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知母皂甙(SAaB)对Aβ25-35激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培养,用10μg/L 的Aβ25-35刺激细胞,对照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0μg/L、30μg/L、100μg/L)的SAaB共同孵育.采用ELISA法、Griess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TNF-α分泌量、iNOS表达、NO的生成量.结果 Aβ25-35能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其分泌的 TNF-α增多、iNOS表达上调、NO的生成量增加.SAaB能有效地抑制此变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这一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hBMP-2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瞬时表达水平,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作为hBMP-2基因受体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携带hBMP-2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3-hBMP-2导人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中,分别应用原位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mRNA和蛋白质的存在与表达状况。结果:在mRNA水平,可检测到hBMP-2基因在阳性细胞进行了转录;在蛋白质水平,从细胞的培养基中可检测到hBMP-2蛋白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作为hBMP-2基因的受体细胞,基因表达可分泌hBMP-2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羟基磷灰石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但这种复合材料在冻存后是否具有骨缺损修复效果还不清楚。 目的:观察深低温冻存羟基磷灰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制备27只日本大耳白兔桡骨10 m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冻存复合材料组、新鲜复合材料组与羟基磷灰石组,3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80 ℃保存3个月的羟基磷灰石/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新鲜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及单纯羟基磷灰石,植入后8,12周行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等组织学观察,并于12周行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冻存复合材料组、新鲜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大部分愈合,有成熟骨小梁通过,有的可见髓腔通畅,塑形较好;羟基磷灰石组骨痂生成少,骨缺损部分愈合,塑形欠佳,新骨生成少于冻存复合材料组、新鲜复合材料组(P < 0.05)。冻存复合材料组、新鲜复合材料组最大载荷明显大于羟基磷灰石组(P < 0.05)。表明低温冻存羟基磷灰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材料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与新鲜制作的复合材料几乎一致,未因冻存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锌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对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产生影响,在细胞的DNA复制、RNA转录、增殖、分化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锌具有促进神经元和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目的:拟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锌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D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适宜浓度锌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取传3代细胞,对照组向细胞中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锌处理组向上述培养液中加入硫酸锌,使锌终浓度分别达到0.5,1.5,2.5,3.5,4.5,5.5 mg/L,培养21 d.观察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NA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增殖周期.结果与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和CD44呈阳性表达.锌对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呈量效关系,0.5~4.5 mg/L锌处理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尤以质量浓度为2.5 mg/L时最为明显.培养7,14,21 d与对照组相比,2.5 mg/L锌处理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DNA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增殖指数、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百分率则显著下降(P < 0.01).提示0.5~4.5 mg/L锌能促进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且2.5 mg/L为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脂肪组织中也存在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组织可以从美容吸脂中获得,来源丰富,取材方便,蕴藏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离心的方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行贴壁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结果与结论:采用消化、离心分离获得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呈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表明接后第5天细胞进入指数增生期,至第9天后数量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超过90%细胞为CD29、CD45和CD105阳性.提示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体位手法复位联合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病人,其中微创组治疗43例患者采用体位手法复位联合经皮置钉内固定术,开放组治疗40例患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组(均P<0.05);微创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显著多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开放组(均P<0.05);两组术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相比较,Cobb角显著减小、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高(均P<0.05),但两组间术后Cobb角恢复值和丢失值,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和丢失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住院费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但体位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帕金森病(PD)状态下皮质中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各个β亚基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分离6-羟基多巴(6-OHDA)制作成功的PD动物模型的皮质,应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皮质中GABA的含量,应用qRT-PCR的方法检测GABA A受体中β1、β2、β3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GABA A受体中β1、β2、β3亚基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PD模型大鼠注射侧的皮质中GABA的浓度较对照侧及正常对照的双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皮质中,β1、β2、β3亚基的mRNA表达均有所降低,β2和β3亚基降低更明显(P<0.01);各个亚基的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与mRNA的变化一致。结论 GABA A受体的β1、β2、β3亚基在皮质中均有表达,且与GABA在PD动物脑组织中含量相适应,β1、β2、β3亚基均有受体下调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