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次以柠檬酸为碳源、甘氨酸为修饰剂,通过高温热解法一步合成修饰碳纳米粒。经过正丁醇萃取纯化,碳纳米粒的粒径更加均一,荧光强度更大,且性能得到了改善。最终制得的碳纳米粒呈棕黄色,在380 nm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出现在480 nm附近,其荧光量子产率高达47%。氯霉素对碳纳米粒的荧光具有显著的猝灭效应,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据此建立了对氯霉素含量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回收率在99%~101%(RSD=0.3%),显示了碳纳米粒在药物检测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LQT2模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LQT2模型早期后除极(EAD)、跨壁折返以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小动脉灌注兔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标本,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动作电位及ECG同步记录技术,以IKr阻断剂d-sotalol作为工具药模拟LQT2,并与延迟整流钾电流IK阻滞剂azimilide对比,观察两者对兔心内膜和外膜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跨壁复极离散度(TDR)、EAD、R-on-T早搏和Tdp的作用。结果d-sotalol和azimilide均显著延长心内膜和外膜层心肌细胞APD和QT间期;d-sotalol显著增加TDR,诱发EAD、R-on-T早搏和自发性Tdp的发生率分别为7/7,7/7和3/7;azimilide不增加TDR和不形成跨壁折返,但可诱发EAD和R-on-T早搏。结论通过冠状小动脉灌注兔左室心肌组织块LQT2模型,发现整体心室肌组织在QT延长的条件下,2相EAD是触发并引起Tdp的机制;TDR增加是产生EAD和形成折返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氯波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16例临床诊断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针灸配合西药治疗组(A组,n=40)、针灸组(B组,n=38)和氯波必利组(C组,n=38),A组给予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穴的同时,配合氯波必利药物口服;B组仅给予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穴治疗;C组仅给予氯波必利药物治疗,三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三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A、B、C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1.1%和78.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 针灸配合氯波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用针灸或氯波必利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肺癌靶向治疗药物耐药相关研究发表的外文文章利用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再分析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外文数据库,纳入相关研究文章,采用BICOMS 2分析软件对期刊、国家、发表时间、作者和主题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作者和主题词共现矩阵,利用NetDraw绘制网络关系图,利用gCLUTO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始于1993年,2004年之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后迅速增长至2016年出现文献量高峰;相关文章共刊载在409种期刊上,载文量大于50篇的期刊仅有7种,占期刊总数的1.71%;参与研究的有30个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尤以美国最多。参与研究发表文章的作者众多,但发表文章在30篇以上者只有10位,各研究作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结论:该领域研究外文发表文章开始较早,2010年以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至今;参与的作者众多,系列研究发文量高的作者较少;开展研究的国家相对较少,不同地区存在明显不平衡性,国家之间的合作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的主题较局限,仍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舒娟  张悦  吕卓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96-7496
随着美国和联合国卫生组织对高血压新指南的出台,中国卫生部和高血压联盟也制定了“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对中国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治疗指标等做出了重大的修改,主要是:治疗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血压,而且应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减少患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再则,降压治疗不能仅取决血压水平,而且要根据患总的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由于新指南作了许多修改,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格式也应作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身对照开放试验和随机单盲试验观察非洛地平治疗原当性高血压的效果,结果显示非洛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总有效率90% ̄100%,副作用轻而少,服用方便,是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MI)后,部分心肌缺血坏死失去收缩功能,伴有左心室壁收缩运动不协调,致左心室腔内血液不能有效地被排空,左心室腔内残留血液增多,心室内压力负荷增加,随之左心室壁在收缩与舒张期所受到的室壁应力增加,引起左心室扩张伴心室构型变化,这一过程称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等反应的效果。方法:将行LC后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胃肠减压I组(B组)、胃肠减压Ⅱ组(C组)和胃肠减压Ⅲ组(D组),每组各40例。A组术后拔除胃管,B、C、D组术后保留胃管行胃肠减压,减压时问分别为2、4、6h,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恶心、呕吐等多发生在术后6h内,6h后发生率明显下降;A组发生Ⅱ、Ⅲ级术后恶心、呕吐者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胃肠减压能明显降低LC术后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首次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ECG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的近期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间的梗死部位、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抬高的最高值和QTd及J波.结果:单纯下壁梗死的发生率存活组大于死亡组(P〈0.05);〉13个部位梗死的死亡组发生率多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T段抬高值高于存活组(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QTd值大于存活组(P〈0.05),J波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3个部位的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段抬高值、QT以及J波的有无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