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龙花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按完全随机法分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结果:造模后第14天,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大、中剂量组、巨和粒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大剂量组与巨和粒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各剂量组脾脏、胸腺指数均高于巨和粒组(P〈0.05)。结论:龙花胶囊能改善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一定浓度的龙花胶囊药液具有提高外周血小板数、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以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消化内科临床工作中应有足够的警惕和警觉。我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侵犯人体途径与致病的靶器官分布、不典型临床表现的特点,从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各个环节逐一设计防护措施,并进行可行性评价,包括门诊医务人员的防护、倡导互联网医院就诊模式、急诊消化内镜诊治过程中的防控、病房的防控措施等。使用本套防控策略,实践运行以来效果良好。COVID-19存在消化道传播可能性,可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需随疫情发展密切关注警惕。现阶段提前介入,采取积极、科学的应对策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行TIPS术(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的肝硬化患者,术后3年内发生分流道失效的30例为病例组,术后3年未发生分流道失效的30例为对照组(通过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门静脉造影确定分流道是否失效),对两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先对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支架形态、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20项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对20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否合并门静脉血栓(癌栓)、支架形态及术中是否行曲张静脉栓塞等3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上述3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放置后的支架形态及术中是否进行曲张静脉栓塞与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有关(P<0.05).结论 支架形态不良(包括扭曲折角、支架两端盖帽)为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4.244),而术中曲张静脉栓塞是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3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489在结肠癌干细胞表型和上皮间质转换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 RT-q PCR检测多个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SW480、SW620和HCT116)和正常肠道上皮细胞HIEC中miR-489表达;采用基因转染技术提高结肠癌细胞中miR-489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489对结肠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Ep CAM、ALDH1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和N-cadherin的表达;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WIS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4个结肠癌细胞系中的miR-489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肠道上皮细胞HIEC中的表达(P<0.05)。在HT29和HCT116细胞中过表达miR-489,4个结肠癌干细胞标志物表达降低(P<0.05);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增加(P<0.05);间质细胞标志物表达减少(P<0.05)。TWIST1是miR-489潜在靶基因,在2个细胞系中过表达miR-489,TWIS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489在结肠癌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miR-489可能通过调控TWIST1抑制结肠癌干细胞表型和上皮间质转换。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一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而行胶囊内镜发现空肠肿瘤,后经外科手术确诊为空肠间质瘤的诊治过程,并就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大鼠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激酶(RhoA/ROCK)通路及胃黏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橄榄油和40%四氯化碳(CCl4)混合液注射,并同时猪油、胆固醇饲养建立肝硬化PTH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泮托拉唑组(静脉滴注0.8 mg·kg-1泮托拉唑)、泮托拉唑+U-46619组(静脉滴注0.8mg·kg-1泮托拉唑+1.5 pg·kg-1U-46619),同时设置对照组(静脉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5 d。右颈动脉插管检测门静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蛋白(TP)水平,并计算AST/ALT、白蛋白/球蛋白(A/G);苏木精-伊红(HE)检测肝组织、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胃黏膜组织RhoA、ROCK、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多数空泡增大、肝细胞脂变、坏死严重,胃黏膜微绒毛损伤严重,细胞间稀疏,核收缩、深染,炎症浸润;泮托拉唑组肝细胞空泡症状不明显,胃黏膜微绒毛损伤得以缓解;泮托拉唑+U-46619组肝细胞脂变、坏死,胃黏膜微绒毛损伤相较于泮托拉唑组严重,细胞间隔变大、细胞核收缩、深染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升高,MAP、AST/ALT、Alb、A/G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泮托拉唑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降低,MAP、AST/ALT、Alb、A/G水平升高(P<0.05);与泮托拉唑组相比,泮托拉唑+U-46619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升高,MAP、AST/ALT、Alb、A/G水平降低(P<0.05)。结论:泮托拉唑在肝硬化PHT中可以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实现对胃黏膜损伤的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免疫细胞浸润模式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公共数据库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下载所有食管癌转录本数据以及临床相关数据,通过Cibersort软件计算22种浸润性免疫细胞类型的相对比例。采用Perl评估食管癌免疫细胞浸润模式与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分级)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 Log-rank法计算食管癌免疫细胞浸润模式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采用Cibersort评估了160例食管癌和11例正常组织免疫细胞的分布情况。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含量较高;浆细胞、M2巨噬细胞、静息状态的肥大细胞的含量较低。M0巨噬细胞与患者临床N分期呈负相关(P<0.05);静息状态树突状细胞与活化的肥大细胞构成比高者总生存期相对较短(P<0.05)。结论与正常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免疫细胞的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这也许可以为食管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提供思路;与此同时,不同分期的癌症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免疫细胞浸润模式,临床可以此为基础,探索发现药物靶标;M0巨噬细胞可能作为食管癌临床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TACE所用药物为:阿霉素40~60 mg,5-氟尿嘧啶1 000~1 250 mg,奥沙利铂150~200 mg,亚叶酸钙300mg,碘化油平均用量10 mL.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取外周血2 mL,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比值,并与30例健康人相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分别为(33.2土17.5)%、(14.2±7.1)%和0.87±0.53.TACE治疗4周后CD3+、CD4+均高于治疗前,CD8+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比值升至1.98±0.7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ACE治疗可促进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NA-155在阑尾炎及肠道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以了解其在疾病发展、转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阑尾炎组,依据疾病类型分为单纯型30例、化脓型45例、坏疽型2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白介素-10(IL-10)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miRNA-155水平。结果在外周血Treg、IL-10、miRNA-155水平方面,阑尾炎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坏疽型明显低于化脓型,化脓型明显低于单纯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NA-155水平与Treg、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RNA-155可能参与肠道免疫调节中对Treg细胞的增殖,并促使Treg细胞分泌IL-10抑制阑尾炎的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组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ERAT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手术,无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LA组有1例患者转开腹阑尾切除术。ERAT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9.7±18.2)min,明显低于LA组(68.9±25.9)min,P0.05。ERAT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3±0.5)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2.0±0.9)d,卧床时间(0.1±0.2)d,平均住院日(3.3±1.6)d均明显低于LA组(P0.05)。ERAT组中有14例患者伴有阑尾粪石(7例块状粪石,4例碎渣样粪石,3例碎渣样粪石伴阑尾腔狭窄),均以取石球囊或网篮成功取出,取石成功率100.00%。ERAT组并发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ERAT术后随访至少半年,阑尾炎复发率为10.00%,1例于ERAT后5个月行LA,随访期间的外科手术率5.00%。结论 ERAT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内镜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特别是伴有粪石、阑尾腔狭窄的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应作为ERAT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