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重建的软组织处理方法.方法:对11例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假体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52.5岁(48~71岁).Crowe分型III型9髋,IV型2髋.后外侧入路,依层次松解显露,髋臼基床及股骨髓腔处理,髋臼和股骨假体安装于适当位置后行必要的软组织重建.结果:术后11例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24个月),髋关节疼痛消除,畸形步态基本矫正,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4.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6分,近期优良率为90.9%.结论:术中避免盲目松解并行必要的软组织重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K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大鼠骨关节炎(OA)模型软骨下骨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A软骨下骨病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36只大鼠分两组。模型组行右膝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横断术造模,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术后2,6,8周取两组膝关节标本,观察外观、Mankin评分和骨形态计量参数变化,并检测软骨下骨中OPG和RANKL含量及其比值。结果:模型组软骨Mankin评分随时间逐渐增加(P〈0.01);骨形态计量学显示造模后2周骨量降低,6、8周增加(P〈0.05);模型组OPG含量由低变高,RANKL含量则由高变低,其比值逐渐增加(P〈0.01)。结论:OPG、RANKL在OA软骨下骨异常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由此推测,在OA早期对其调控可能抑制异常骨重建,将是治疗OA的一种潜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治疗进展。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常规术式及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用术式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为主;全髋置换术较单、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平均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好;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结论: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颈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其术式选择应视患者病情、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泄泻,盖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样之病证。泄泻为病之脏,非但在脾,亦多与五脏相关。试从理论基础、治法方药及组方配伍等方面探讨五脏论治泄泻之规律,以期为泄泻的临证辨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保留股方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接受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含全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病人根据术中是否保留股方肌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中仔细分离保护股方肌血供,维持其与股骨距原始解剖位置;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记录所有病人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通过X线片观察股骨距区域骨量变化。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内股骨距骨质流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12、24个月累计股骨距骨质流失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且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保留股方肌处理,可维持股骨距周围血供,增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量和骨骼强度,继而促进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预防假体松动或脱位。  相似文献   
6.
从小蓟饮子方源入手,通过对小蓟饮子方源的考证,说明其君药之争实为严用和所撰之《济生方》原书久已散佚,今人已无法窥其原貌,后世医家对其转录有异而引起。并通过对其主治病证、组方原则的分析,表明无论是《玉机微义》当以小蓟为君,还是《重订严氏济生方》当以生地为君,皆不悖“药量增减变化”对方剂配伍关系影响及“力大者为君”的方剂学基本组方原则。同时,体现出“方之精,变也”的精髓。且临证之中,根据具体病证之异,辨证审因,酌定君药,均能收到良好疗效。而方源问题是引起方剂君药之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无定形磷酸钙(ACP)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ACP)纳米缓释体并观察其细胞毒性,为进一步体内植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湿化学法合成rhBMP-2/ACP纳米缓释体;兔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rhBMP-2/ACP纳米缓释体进行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及功能表达,检测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材料浸提液对兔BMSCs的生长无影响,其细胞相对增殖率在100.2%~102.5%之间,细胞毒性评级为0级;BMSCs于复合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速度、形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rhBMP-2/ACP纳米缓释体无细胞毒性,复合培养不影响BMSCs的正常生理功能,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无定形硫酸钙(ACP)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为新型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 对材料分别进行体外溶血实验、微核实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刺激反应实验和短期肌内埋置试验、骨内植入实验.[结果] 材料浸提液对兔血无溶血现象,对小鼠骨髓细胞无遗传毒性作用,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兔热原反应、兔皮内刺激反应;兔短期肌肉埋置、骨内植入后局部无明显炎症反应、无组织坏死,材料逐渐发生降解,能与组织有机融合.[结论] 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符合IS010993、GB/T16886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可作为骨修复替代材料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脊柱融合术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在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正常序列以及缓解疼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和植骨材料学的发展,植骨融合率显著提高,脊柱融合术已成为脊柱创伤、畸形矫正、退行性疾病等治疗的重要术式。自体骨因具有良好的骨传导、骨诱导和骨生成作用,至今依然是判定植骨融合的金标准。然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