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八珍汤对肺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有助于精准治疗并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按就诊顺序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利血生20 mg口服,3次/d;鲨肝醇100 mg口服,3次/d,升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珍汤化裁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白细胞水平含量比较,比较治疗前、治疗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畏寒肢冷、纳呆食少中医症候积分和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NK细胞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收集不良反应情况,结束治疗后观察疗效情况。结果:1)2组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白细胞计数菌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者治疗前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畏寒肢冷、纳呆食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方案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末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前CD4^+、CD8^+、CD4^+/CD8^+、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方案后,2组患者CD8^+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末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2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对肺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能升高白细胞水平,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可能和该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骨髓造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蜂胶提取液对血小板与胶原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灌注法,复制血管内膜创伤模型,在剪切应力为1000/s时,血液流经胶原膜后,测量血小板粘附面积。加入24%的乙醇作阴性对照组,终浓度为0.1g/L的24%乙醇蜂胶提取液为实验组,同浓度的阿魏酸作阳性对照组。结果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胶原膜表面血小板粘附面积从24.0%降至11.5%,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对照组胶原膜表面血小板粘附面积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实验组比较,血小板粘附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蜂胶乙醇提取液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在胶原膜表面的粘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30例老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是治疗老年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有利于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4.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融合影像技术,使用的示踪剂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与天然葡萄糖结构类似,可以参与细胞糖代谢,由于结构与天然葡萄糖不同,它只能进入细胞而无法进一步参与其他过程,所以多数18F-FDG以6-磷酸-18F-FDG形式沉积在细胞内。通过观察18F-FDG的分布,可以反映细胞的糖代谢高低。此外,因为肿瘤细胞的代谢活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因果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途径及其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选择性保护内皮细胞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5-02 Medline关于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的文章,检索词“atheroscemsis,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adhesion molecules,nuclear faco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4-12与肿瘤坏死因子与血管内皮损伤的有关文献.检索词“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函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6篇关于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文献,1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2篇中,40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12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4个实验包括985例患者,424只实验动物,证实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通过改变细胞酶类代谢、产生趋化因子、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与DNA合成,诱导内皮细胞黏附分的表达、核因子kB的活化、细胞凋亡,影响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又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再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蜂胶乔松素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省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取出生1h内新生儿脐带,患者知情同意。②实验分组及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mg/L的脂多糖培养液培养细胞12h),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加等量D-Hank’s液)、脂多糖组(10mg/L)、乔松素组(加10mg/L脂多糖预孵育12h后,按50,100,200mg/L分别加入乔松素),各组设8个复孔,共同孵育24h。③实验评估: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观察乔松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假血友病因子的含量,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细胞形态:空白对照组细胞紧密贴壁,呈铺路石状生长。脂多糖组可见多数细胞呈圆形;乔松素组见上述细胞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②乔松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凋亡及血管假血友病因子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能明显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P<0.01),不同浓度乔松素组可改善内皮细胞形态,组织活性明显升高(P<0.05),同时抑制内皮细胞血管假血友病因子的释放(P<0.05),使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乔松素能增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抑制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可能的内皮细胞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蜂胶对高脂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11在泰山医学院动物室、诊断学实验室和形态学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蜂胶组及卡托普利组各6只.①对照组:喂饲基础颗粒饲料.②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基础颗粒饲料+100 g/L猪油+10 g/L胆固醇).③蜂胶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灌胃蜂胶0.35 g/d.④卡托普利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灌胃给予卡托普利15 mg/d.每只家兔约食饲料110~140 g/d,12周末处死,取血清及动脉标本待查.①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酶法.②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测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硝酸还原酶法.③组织学观察:麻醉处死动物后立即解剖分离主动脉,记录主动脉壁粥样斑块大小.截取主动脉降部切片后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壁及内膜损伤程度.④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染色均使用链酶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把增殖细胞核抗原切片及原位细胞凋亡切片放在光镜下各取10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斑块中的阳性细胞数均值作为阳性细胞数.把苏木精-伊红切片放在光镜下取与前面切片相同部位的10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斑块中所有细胞数的均值作为细胞总数.增殖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215;100%;凋亡指数=原位细胞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215;100%.结果:所有家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模型组出现典型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全部动脉内皮下层明显增生、增厚,为多量泡沫细胞聚集形成,伴有纤维组织、无定型物质及钙盐沉积.蜂胶组也有病理改变,但内皮下仅轻、中度增生,泡沫细胞聚集,未见纤维组织和无定型物质.②各组家兔血脂水平的比较:蜂胶组、卡托普利组家兔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蜂胶组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1).卡托普利组、蜂胶组家兔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③各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蜂胶组家兔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卡托普利组(P<0.01).蜂胶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卡托普利组(P<0.05~0.01).蜂胶组、卡托普利组血清NO2^-/NO3^-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④各组家兔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蜂胶组、卡托普利组家兔的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蜂胶能有效地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作用途径可能和其降低斑块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以及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E对抗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功能损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维生素E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观察维生素E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生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泰山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昆明种雄性小白鼠24只,体质量23-28g。随机将其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组、维生素E治疗组。环磷酰胺组、维生素E治疗组小鼠经口灌胃5mg/(kg&;#183;d)环磷酰胺;维生素E治疗组小鼠每天给予环磷酰胺处理后4h皮下注射50mg/(kg&;#183;d)维生素E;正常对照组小鼠经口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处理28d,于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全部小鼠。结果评估:①按放免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②400倍光镜观察小鼠精子悬液,计数精子,计算精子活率、畸形率、精子活力。③在冰浴条件下将小鼠睾丸组织制成睾丸匀浆测定小鼠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睾丸组织光镜切片后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结构。④光镜观察100个曲细精管的精子发生情况,按抗精子发生效应积分评定法(精子发生正常为0分,15%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障碍为1分,15%-30%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障碍为2分,30%-40%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障碍为3分,40%~60%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障碍为4分,60%-75%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障碍为5分,75%~90%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障碍为6分,90%以上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障碍为7分,90%以上曲细精管有精子发生障碍,且仅有少量精原细胞为8分)评价环磷酰胺和维生素E的不同效应。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小鼠24只。①环磷酰胺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精于密度、活率、活动力及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精子畸形率、睾丸组织丙二醛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睾丸组织生精细胞层次减少,出现多核巨细胞、坏死等病变,抗精子效应评分高于正常对照[(6.96&;#177;0.83),0分,P〈0.01]。②维生素E治疗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精子密度、活率、活动力、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0.01),精子畸形率、睾丸组织丙二醛含量低于环磷酰胺组(P〈0.01),睾丸组织结构较环磷酰胺组明显恢复,抗精子效应评分低于环磷酰胺组[(0.70&;#177;0.55),(6.96&;#177;0.83)分,P〈0.01]。结论:维生素E对环磷酰胺致生精功能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的发挥可能与维生素E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及促进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与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影响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传导通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3-12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atherosclerosis,apoptosis,SMC”,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1994—01/2003-12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动脉粥样硬化、凋亡、平滑肌细胞”。资料选择:选取所有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包括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和临床研究,进行初审,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指标主要是内容是否所需,资料是否真实,设计是否严密,实施过程是否严格,统计学处理是否合理。资料提炼:共检索48篇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其中16篇符合要求。排除的32篇中,26篇与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无关,6篇内容重复。资料综合:选取16篇文献,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中影响细胞凋亡的外部信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机械扩张、炎性细胞因子、活性氧、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等。(2)动脉粥样硬化中影响细胞凋亡的内部基因及传导信号:c-myc、Bcl-2、P53、Id3基因及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家族。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需要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相关基因通过不同的传导通路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蜂胶水提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组织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取3~5代细胞进行实验。将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②模型组:加入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③蜂胶组:分别加入50mg/L、100mg/L、200mg/L的蜂胶水提液预处理2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④氯沙坦组:加入1.5μmol/L的氯沙坦预处理2h后,再加入终浓度为100n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同步化后,按分组分别加入处理药物孵育24h,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计数细胞存活率,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分析细胞不同周期所占比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总数/血管平滑肌细胞总数×100%。结果:①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加药前后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细胞存活率均达95.0%以上。②模型组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和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低于模型组(P<0.01);50mg/L和100mg/L蜂胶组高于氯沙坦组(P<0.01),200mg/L蜂胶组与氯沙坦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模型组G0/Gl期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高于模型组(P<0.01);50mg/L蜂胶组低于氯沙坦组(P<0.05),100mg/L、200mg/L蜂胶组与氯沙坦组差异显著性(P>0.05)。④模型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氯沙坦组(P<0.01);100mg/L和200mg/L蜂胶组低于模型组(P<0.01),蜂胶各浓度组与氯沙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氯沙坦能阻滞该作用;一定浓度的蜂胶水提液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限制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