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以及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80例健康成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D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bg)的变化情况及与不同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T、TT、APTT时间较健康对照组延长,D-D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b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观察组PT、TT、APTT时间延长、DD水平升高,Fbg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通过检测PT、TT、APTT、Fbg及血浆D-D的变化,可有效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细胞凋亡-1(PDCD-1)基因多态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单纯病例研究设计,收集25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CTLA-4与PDCD-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别在显性、隐性、相加及相乘遗传模式下,选择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估计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在PDCD-1基因的PD1.6位点,隐性及相加遗传模式下均存在GG基因型与紫外线暴露史的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3.714(95%CI:1.235~11.179)和3.199(95% CI:1.023~10.004).在CTLA-4-1722位点,显性遗传模式下,存在TT或TC基因型与紫外线暴露史的交互作用,OR值为4.874(95%CI:1.119~21.242);相乘遗传模式下存在PDCD-1基因的T等位基因与紫外线暴露史的交互作用,OR值为1.470(95%CI:1.047~2.065);而在相加遗传模式下,TT和TC基因型分别与紫外线暴露史存在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4.744(95% CI:1.037~21.737)和4.973(95% CI:1.110~22.287).结论 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女性SLE患者中,紫外线暴露史分别与CTLA-4及PDCD-1基因多态存在交互作用,提示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与SLE有关.  相似文献   
3.
氨苯砜综合征是由氨苯砜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药物反应 ,临床少见 ,易误诊 ,病情重 ,死亡率高。我院近来收治氨苯砜综合征二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2 5岁。因全身皮肤黄染 10天伴麻疹样皮疹 8天入院。 10天前 (入院前 ,下同 )出现皮肤黄染 ,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 ;8天前出现全身麻疹样皮疹 ,诊断“药疹” ,皮疹逐渐增多并出现水疱波及口唇口腔粘膜。 5天前出现狂噪兴奋视听幻觉 ,有自杀倾向 ,持续高热 ,病程中予对症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病前 8周因寻常型银屑病服用氨苯砜 10 0mg/d ,出现上述症状时停药 ,停药前 3天有乏力厌食 ,两…  相似文献   
4.
坏疸性脓皮病(Pyodermagangrensum,PG)为以坏疸性溃疡为特征的皮肤病,常伴发炎性肠病、关节病及血液病等,国内报道甚少,现报告1例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3个月前右股后部出现痛性结节,后迅速破溃,抗感染治疗无效,继之四肢、右鼻唇沟、右耳先后出现相似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PDCD1 (programmed cell death-1)和 CD2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 164 例病例和 163 例对照,应用 PCR-RFLP 技术检测 PD1.2G>A 和 CD22A>T 两个位点的 SNPs,进行关联性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分析等).结果 PD1.2 G>A 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 SLE 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06,P=0.007,υ=2),其中 A 等位基因的 OR 为 0.661,95% CI:0.463~0.943.CD22A>T 位点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4.111,P=0.128,υ=2),而 T 等位基因的 OR 为 0.656,95%CI: 0.431~0.999.PD1.2 G>A 位点和 CD22A>T 位点的基因型未发现交互作用(χ2 =4.172,P=0.383,υ=4).结论 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PDCD1 基因 PD1.2G>A 位点和 CD22A>T位点多态性与 SLE 具有相关性,PD1.2G>A 的 G→A 突变和 CD22A>T 的 A→T 突变可能都是 SLE 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表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按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单倍型对120例女性SLE病人分组,分析基因与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722T>C位点、-318C>T位点及单倍型与SLE各器官损害无关(P>0.05)。在抗SSA抗体阳性患者中, -1722T>C位点TT基因型的频率升高(P=0.020,OR=5.26,95%CI:1.30-21.32)。抗RNP抗体阳性患者中,-318C>T位点CT与TT合并基因型的频率降低(P=0.016,OR=0.16,95%CI:0.04-0.71)。两位点等位基因间存在连锁不平衡(P<0.05),且在抗SSA抗体阳性患者中,T-C单倍型频率升高(P=0.014,OR=1.90,95%CI:1.14-3.18),C-C单倍型频率降低(P=0.028,OR=0.55,95%CI:0.32-0.94);而在抗RNP抗体阳性患者中,T-T单倍型频率降低(P=0.029,OR=0.20,95%CI:0.05-0.85)。结论 在江南地区汉族人群中,CTLA-4基因-1722T>C位点与抗SSA抗体的产生相关,-318C>T位点与抗RNP抗体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单手术组开展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248例,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87例、传统腹腔镜32例、开放手术129例。比较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输血率、入监护室率、术后红细胞下降值、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白蛋白下降值、术后肌酐升高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肠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4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手术方式。3组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病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白蛋白下降值方面均显著小于另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方面,机器人手术组也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传统腹腔镜组在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方面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在住院总费用方面机器人手术组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虽然机器人手术组发生率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UVA)照射所致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损伤及黄芪甲苷预处理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0μg/ml黄芪甲苷预处理培养人成纤维细胞,2h后以5、10J/cm2剂量的UVA照射细胞并继续培养24h,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6和TNF-α的分泌量,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结果黄芪甲苷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毒性;UVA照射24h后,成纤维细胞出现增殖活性下降,IL-6和TNF-α分泌量增加,GSH-Px和CAT活力明显下降,黄芪甲苷处理则可抑制上述改变(均P〈0.05)。结论黄芪甲苷预处理可明显抑制UVA照射引起的成纤维细胞活性下降,其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和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致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损伤所具有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分别以0mJ/cm2、20mJ/cm2、40mJ/cm2的UVB照射细胞,加入50μg/mL红景天苷干预处理。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还原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IL-12的分泌量,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剂量UVB照射均可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其程度与辐射强度成正比,IL-6等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也明显增加,GSH-Px和CAT活力显著下降,MDA升高。而经红景天苷预处理可明显恢复细胞活性,并抑制细胞因子分泌和GSH-Px、CAT、MDA改变。结论:红景天苷预处理可保护UVB引起的成纤维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及防止细胞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中程序性细胞凋亡1基因(programmed celll death 1,PDCD1)多态性与紫外线暴露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159例病例和159名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PDCD1基因多态;分别在隐性、显性、相加及共显性遗传模式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交互效应.结果 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a,AIC)值最小原则,筛出3个相加遗传模式下的最优模型和1个显性遗传模式下的最优模型.控制年龄与性别因素后,4个模型均存在SLE患病人群既往紫外线暴露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由PDCD1基因PD1.2、PD1.5及PD1.6多态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方面,在相加遗传模式下,SLE患者人群的G-T-A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0.1196 vs 0.0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4.319);而A-C-A单倍型频率病例组低于对照组(0.4746 vs 0.539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571);此遗传模式下,还发现A-C-G单倍型与紫外线暴露存在交互作用,(β5=1.182,Z=2.2898,P<0.05,OR=3.261).此外,在显性遗传模式下,SLE患者人群的G-C-G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0.1287 vs 0.0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4.332).结论 特定遗传模式下,紫外线暴露、PDCD1基因G-C-G或G-T-A单倍型以及A-C-G单倍型与紫外线暴露的交互作用可能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