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综述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长期的心肌损伤会导致心脏缺血、缺氧、心肌变性和纤维化,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虽然抗心力衰竭手术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药物治疗仍是抗心力衰竭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桂汤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正常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胺碘酮组(25 mg/kg),参桂汤高(3.060 g/200 g)、中(1.530 g/200 g)、低(0.765 g/200 g)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14 d。末次给药1 h后假手术组舌下静脉推注生理盐水0.5 mL/kg,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余各组舌下静脉快速推注垂体后叶素[0.5 U/kg(1 U/mL)],造成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通过心电图观察各组药物对大鼠心电图ST段的影响,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丙二醛(MDA)的活性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注射垂体后叶素后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升高,血清MDA和iNOS活性水平均升高,SOD活性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胺碘酮组、参桂汤高、中剂量组血清MDA和iNOS的活性水平降低,SOD活性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桂汤通过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MDA和iNOS活性水平,提高SOD活性水平,起到保护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 CHD)的临床试验观察其对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并以此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CHD的治疗机制。方法:筛选本院2007年6月~2013年8月的CHD患者242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13例(A),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128例(B)。对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CD4^+/CD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测定IgG、IgA、IgM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补体C3和C4的水平,检测抗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抗体,并对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两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治疗组活化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活化比例均低于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P<0.01),而sIL-2R水平高于后者(P<0.01);常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补体C3和C4、ox-LDL抗体均显著高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 P<0.01);老年CHD组hs-CRP、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调节CHD患者免疫相关指标来改善其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斑块破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笔者在临床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微小RNA-210(mir-21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ACS患者240例,根据PCI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将其分为非心律失常组(114例)和心律失常组(1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IF-1α、VEGF-A水平,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210水平;分析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与Lown分级关系,并使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对ACS患者PC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均明显低于PCI前(P<0.05),且PCI后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律失常者(P<0.05)。Lown分级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高低依次为5级、4级、3级、2级、1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及血清cTnI、TC、HIF-1α、VEGF-A、mir-210水平均是影响ACS患者PC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预测ACS患者PC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0.914、0.87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34 mg/L、54.39 ng/L、0.52,血清HIF-1α水平效能优于血清VEGF-A、mir-210水平,其敏感度为90.00%,特异性为84.00%。结论:血清HIF-1α、VEGF-A、mir-210水平能有效预测ACS患者PCI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