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的影响。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加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各项评分量表评定躯干控制能力(TCT)、平衡功能(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步行能力(FAC)和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早期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提高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眼针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LOT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MMSE评分、各项LOTCA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注意力、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LOTCA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定向、知觉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眼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结合认知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仅给接受知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血液流变学、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4. 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8. 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而言,给予桃红四物汤结合认知功能锻炼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两组均进行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中D项和E项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可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取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0.7,对照组分别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眼针治疗组、认知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眼针治疗组患者同时辅以眼针针刺,认知训练组患者则同时辅以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辅以眼针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患者LOTCA视运动组织能力评分[(23.65±4.26)分]、知觉能力评分[(21.13±2.31)分]、思维运作能力评分[(18.66±4.45)分]、注意力评分[(3.31±0.41)分]、总分[(70.41±5.87)分]及MBI评分[(79.31±6.67)分]亦显著优于眼针治疗组及认知训练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躯干控制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步速(W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BBS、MBI、FAC、FMA评分和步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CT分别与BBS、MBI、FAC、FMA评分和步速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早期躯干控制训练能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培元消栓解郁方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肾虚肝郁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观察其疗效及对患者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和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载脂蛋白A1(apoA1)的影响。方法将94例肾虚肝郁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在常规卒中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7例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元消栓解郁方治疗。2组均治疗12周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及血清5-HT、BDNF、apoA1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7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脑脊液DA、HVA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BDNF及apoA1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培元消栓解郁方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提高肾虚肝郁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脑脊液DA、HVA水平及血清5-HT、BDNF及apoA1水平,改善抑郁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独活寄生汤联合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5年3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参与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加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经秩和检验,u=3.0532,P=0.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JOA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IL-6和CRP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检测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眼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眼针治疗及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腰部、腹部肌群训练及肩胛骨、躯干、骨盆控制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测试(TCT)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及下肢Fugl-Meyer量表 (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TCT评分[(100±0)分]、BBS评分[(49.27±5.21)分]、MBI评分[(66.69±9.32)分]、上肢FMA评分[(35.58±9.18)分]、下肢FMA评分[(26.76±7.23)分]及FAC评分[(4.31±0.4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92.15±7.39)分、(42.29±5.47)分、(56.22±9.81)分、(28.32±9.76)分、(21.32±7.76)分和(3.75±0.38)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眼针治疗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疗效,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