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传统中医正骨理筋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发展传承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宫正骨流派是中医骨伤学派的经典流派之一。于清代中后期逐渐兴盛,推动了近现代中医骨伤科事业的成型与发展。清宫正骨流派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点鲜明,对于骨伤科常见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理论和特色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学习体会,介绍清宫正骨流派传承历史渊源及学术思想理论,描述常见的清宫正骨理筋特色手法操作方式及治疗原理,结合当下清宫正骨手法的创新研究及应用现状,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更好地启发中医骨伤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测量同一手法术者对患者患侧肘关节实施拔戳揉捻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生物力学参数并研究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同时采集患者个体特征学参数,分析不同患者个体特征对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拔戳揉捻手法各阶段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结果,旋后揉捻力(31.17±2.99) N,屈曲拔按力(44.99±2.38) N,旋前揉捻力(31.03±2.75) N,拔直戳按力(48.75±2.09) N,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旋后揉捻力与旋前揉捻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屈曲拔按力与拔直戳按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患者个体特征参数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体重与旋后揉捻力间呈显著相关,患者肘部压痛值与屈曲拔按力存在显著相关,患者病程与拔直戳按力呈显著相关。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在体操作力大小具有一定的标准,手法各阶段术者操作的作用力趋势具有系统性,患者的体重、患肘压痛情况与病程是影响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传统清宫正骨手法中常用手法三搬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LDH患者60例,按照数字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清宫正骨手法推拿和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单用清宫正骨手法治疗,3d治疗1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生活症状评分及JOA临床体征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搬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LDH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清宫正骨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操作者使用弯腰挺立手法治疗腰骶关节紊乱的差异性和相似度,总结该手法的运动学操作特征及要点。方法:随机将60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分到2名有弯腰挺立手法临床操作经验的中医师(记为A医师和B医师),通过在志愿者和操作者身上特定位置安置标记点进行标记,用运动捕捉系统对弯腰挺立法手法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及志愿者的全身运动状态进行动态描记,获取该手法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及志愿者的运动学参数。结果:弯腰挺立手法过程A和B组操作者、志愿者的前屈、后伸角度等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操作者总体前屈平均角度35.73°±4.62°,后伸平均角度28.54°±4.63°,髋部平均作用时间(495.08±118.38)ms,平均位移(291.20±62.03)mm;两组志愿者前屈平均角度89.54°±7.36°,后伸平均角度29.17°±5.05°,抛出平均高度(95.72±34.19)mm,平均水平位移(547.80±85.67)mm,抛出平均角度34.31°±10.87°。结论:不同操作者使用弯腰挺立手法治疗腰骶关节紊乱没有明显差异,弯腰挺立手法对于操作者和受试者的前屈、后伸角度等运动学参数都有一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推联合刺络放血疗法对治疗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平均分为针推联合刺络放血组(治疗组)和针推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椎旋提手法、针灸结合刺络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旋提手法和针灸进行治疗。隔天做一次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做两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程治疗前后的疗效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以电话或者门诊复诊形式进行疗效回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20例,其中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57.1%,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其中治愈14例,显效5例,好转8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77.1%。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临床疗效仍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推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针推组。  相似文献   
6.
王林  黄发森  孙长贺  殷京  张清 《中国骨伤》2019,32(6):519-523
目的:分析腰骶关节紊乱患者有限元模型及施加弯腰挺立手法后的位移、应力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1例腰骶关节紊乱患者的三维有限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轴向、34°斜向上、垂直向上3种工况加载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腰骶关节紊乱模型应力分布,L_5椎体集中在下终板中央、椎间盘集中在间盘中央,S_1及相关结构应力集中分布在椎体前后缘。模拟手法后应力主要集中在L_5椎体上终板前缘、后缘和下终板中央圆形区域,椎体后部相关结构集中在椎弓根腹侧、峡部和椎板背侧,椎间盘应力分散于椎体后缘;S_1椎体相关结构集中在骶骨椎体后缘和骶骨嵴上。位移结果:腰骶关节紊乱模型中左侧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左侧部分向左明显移位,椎间盘向前突出移位。模拟手法后:L_5椎体下切迹向前上方移位,椎间孔面积增大,L_5椎体下关节突向前移行,骶骨上关节突向前下方移位,关节突关节距离加大,骶骨位移最大集中在椎体后缘和骶正中嵴上。结论:腰骶关节建模成功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弯腰挺立手法作用机制明确,用于治疗腰骶关节紊乱有效、安全可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男36例,女60例;年龄28~60(41.20±5.50)岁;病程1~14(5.24±1.35) d;予理筋拔戳揉捻法配合肘关节练功法治疗,隔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96例,男33例,女63例;年龄26~60(43.35±7.75)岁;病程1~14(5.86±1.48) d,予外用扶他林配合护肘关节固定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1、13天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HSS)、肘关节旋前及旋后角度、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角度、肘关节压痛,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2 (Hospital for Surge...  相似文献   
8.
侯晓宙  王平  殷京  陈帆  杨满红  张清 《天津中医药》2022,39(9):1111-1113
腰痛在临床越来越常见,往往反复发作,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都产生了严重影响。腰痛的病因多认为风寒湿痹阻经络、湿热蕴蒸、瘀血阻络等病因导致。腰痛常常为慢性病程,痰瘀互结更是腰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关键。孙树椿教授认为慢性腰痛需从“痰、瘀”论治,腰痹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腰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脊柱退行性疾病以颈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清宫正骨流派具有完备的诊疗体系,认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机主要为筋骨失衡;治疗上主张手法以摸法为纲、轻巧柔和为要,用药以气血辨证为先、内服外敷兼顾,练功以动为主、动静结合。本文概述了清宫正骨流派对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对清宫正骨流派诊疗体系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