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火龙灸配合药物对肾阳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肾阳虚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火龙灸疗法配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治疗后统计IVF-ET移植妊娠结局,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同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灸疗法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8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阻,酌行Holter监测。24 h Holter连续监测显示,Ⅲ度房阻,心室率40 bpm,频发Ron T室早诱发反复尖端扭转性室速(见图)。发作时患者有头晕等症状。讨论扭转型室速(Tdp)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病来势凶险,多表现为晕厥及抽搐。经短暂发作后可自然恢复窦性心律,也可持续发作转为心室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胡桃醌(juglone,Jug)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Jug-PLGA-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特征及对A375细胞的体外影响。方法:采用乳化挥发法制备Jug-PLGA-NPs,对其粒径、包封率、载药率以及体外释放特征进行考察;荧光显微镜观察PLGA-NPs在体外细胞的摄取情况,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测PLGA-NPs在BALB/c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后体内的分布;用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其对A375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检测;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Akt(p-Akt),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制备的Jug-PLGA-NPs平均粒径为(149.6±21.5) nm,包封率为(68.39±2.51)%,载药率(5.07±0.98)%,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PLGA-NPs在体外细胞摄取和体内活体成像中具有良好的穿透和靶向性能。不同浓度Jug-PLGA-NPs均能明显抑制A375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呈明显时间浓度依赖性(P0.05),且48 h作用略优于等浓度Jug;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kt磷酸化水平,下调cyclin D1表达(P0.05),阻滞细胞于G0/G1期有关(P0.05)。结论:负载Jug的PLGA纳米微粒制备简便,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肿瘤靶向及抗肿瘤能力,为未来Jug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88岁。因突发晕厥、抽搐入院。临床诊断脑梗、冠心。心电图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经Holter 24 h连续监测,发现8 s以上的心室停搏4次,最长心室停搏达15.8 s(如图)。讨论本例患者Holter监测到长达15.8 s的心室停搏,表现为一系列的心房波,无QRS-T波。实属罕见。发生时该患者出现短暂抽搐后恢复。低位节律点长时间不出现逸搏,最易发生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阿-斯综合征)。通常心室停搏5~10 s患者即可出现晕厥,停搏15 s以上可发  相似文献   
5.
张晓艳  梅瑞 《淮海医药》2012,30(3):225-225
患儿女,4岁.因病毒性心肌炎入院,经Holter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到16 000多次早搏.其中绝大多数早搏呈左束支阻滞图型,酷似室性早搏(如图).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前的T波上有一个重叠的“P”波.因此Holter诊断为频发房早伴3相左束支阻滞. 讨论房早伴3相左束支阻滞比较少见,在小儿中更少见.3相阻滞的产生机制有2种:(1)提早的活动落在前一心搏的动作电位3相而阻滞;(2)心肌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心率加快后可发生阻滞.通常右束支不应期比左束支长,而本例左束支反而比右束支长.因此,它不是生理现象,很可能是病理性的.另有人主张左束支阻滞型3相阻滞提示隐匿性左束支传导障碍,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联合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与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反复移植失败(RI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薄型子宫内膜RI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灸,主穴取内关、公孙,根据月经周期及辨证选取相应配穴,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周期取消率;分析子宫内膜厚度与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观察组A+B型子宫内膜比例较治疗前增加(P<0.05),两组HA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P<0.05)。薄型子宫内膜RIF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HAM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基础上,加用基于“冲为血海”的分期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