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采用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模型复制前后缩爪潜伏期;模型复制后第8天,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IL-6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IL-1、IL-6含量明显减少(P0.01)。针刀组大鼠神经根的髓鞘、轴突和雪旺细胞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针刀疗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焦湿热与中老年失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就诊于我科专家门诊的180例中老年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下焦湿热积分量表测评,其中下焦湿热型患者90例,非下焦湿热型患者90例,分析下焦湿热与中老年失眠的关系。结果下焦湿热型患者合并失眠69例,占77%(69/90)。非下焦湿热型患者合并失眠38例,占42%(38/90)。下焦湿热与非下焦湿热型失眠患者在睡眠效率、入睡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5)。重度下焦湿热与轻度下焦湿热证失眠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失眠总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下焦湿热可能是困扰中老年人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下焦湿热症状越明显,失眠程度越重。应重视下焦湿热证与中老年失眠患者,尤其是入睡困难患者之间的关系,应用清利下焦湿热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突发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不自主运动,睡瘫笑瘫及入睡幻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睡眠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发病诱因及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长期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遵循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中医理念,对发作性睡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概况进行系统综述,旨为临床预防及中西医治疗该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下丘脑和脊髓中5-羟色胺、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针刀组,共4组,每组10只。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的缩爪潜伏期;HE染色观察L5神经根的病理学变化;造模后第8天分别取各组大鼠下丘脑和脊髓,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下丘脑和脊髓中5-羟色胺、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下丘脑和脊髓中5-羟色胺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刀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β-内啡肽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刀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可调节中枢疼痛相关递质5-羟色胺和β-内啡肽的合成和分泌,降低中枢痛觉传递和痛觉过敏,从而有效地发挥了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的缩爪潜伏期;HE染色观察L5神经根的病理学变化;造模后第8天分别取各组大鼠血清,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5-HT、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各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的比较,模型组(12.19±1.15)ng/mL较正常组(10.40±1.10)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10.73±1.11)ng/mL较模型组(12.19±1.15)ng/m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血清中β-EP含量的比较,模型组(108.14±11.08)ng/L较正常组(85.60±15.13)ng/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90.76±15.58)ng/L较模型组(108.14±11.08)n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针刀疗法可通过对血清中5-羟色胺、β-内啡肽含量的调节作用,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发挥局部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KOA)兔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各8只。采用改良Videman左后肢伸直位固定法制动4周,制备模型。空白、模型组不干预,针刀、电针组各干预3周。测量被动活动范围(PROM);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滑膜胶原沉积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TGF-β1、α-SMA、COL-Ⅰ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电针组PROM明显增大(P<0.01),针刀组大于电针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电针组滑膜组织胶原沉积减轻。模型组TGF-β1、α-SMA、COL-Ⅰ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针刀、电针组可明显抑制TGF-β1、α-SMA、COL-Ⅰ的表达(P<0.01);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TGF-β1、α-SMA、COL-Ⅰ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针刀通过调控TGF-β1的表达,从而下调α-SMA和COL-Ⅰ的表达,减轻滑膜纤维化达到治疗KOA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