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下行头臼成形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30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左髋21例,右髋9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4.91岁。根据分型分别于关节镜下行股骨头成型术、髋臼成型术以及髋臼成型联合股骨头成型术,患者术后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随访研究。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2月(34~51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5.7±6.3)分,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74.5±6.0)、(79.2±6.1)、(82.5±6.1)、和(83.1±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Harris评分持续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可有效消除或减轻髋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可成为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背景:软骨损伤目前仍然是临床上难以完全治愈的一大难题。近来,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为该病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的:综合近几年文献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培养条件、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等关于软骨修复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5月PubMed数据库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rtilage repair",并参阅其他相关的著作及高影响因子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7篇。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较之其他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集落形成和软骨化能力。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影响其细胞特性。已有大量文献集中于其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体内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然而,该治疗方法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关于其细胞鉴别特性、理想培养条件及高质量临床研究方面的报道仍相当缺乏。总而言之,尽管研究有待深化,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仍不失为一种未来修复软骨损伤领域有前景的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3.
李飞龙 《中国社区医学》2023,(1):169-178+219-220
半渔半农的生产结构是中国沿海渔村社会的主要特征。传统社会中,渔民既从事海洋捕捞,又兼垦农田,以之平衡生产风险。不过,随着集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发展的需求,这种半渔半农生产结构逐渐改变。1955年秋,山东沿海组建了大量纯渔业社,却导致失地渔民生活困难。经过纠正和调整,半渔半农合作社成为沿海地区渔业组织的主要形态。与纯渔业社相比,渔农结合社可视为国家迈进专业化与传统渔民平衡风险的折中,体现了“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4.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该病的发生离不开肝脾肾三脏,其中后天之本脾脏在该病的进程中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只有单纯经典理论支撑,而从脾脏出发得到的脂质代谢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阐明中医学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脾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脂质代谢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及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中医理论3个方面,对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头臼成形术治疗Cam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临床疗效。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Cam型FAI患者15例15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前HHS评分为(67.73±6.050)分,术后提高至(85.47±4.73)分,VAS评分由术前(5.13±1.30)分减少至术后(1.53±0.6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镜下头臼成形治疗FAI有显著疗效,相对传统切开脱位成形手术有着损伤更小的优势,且疗效确切,可有效消除或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并延缓骨性关节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中肿瘤退缩变化对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及调整放疗计划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52例,其中T1期5例、T2期17例、T3期19例和T4期1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疗程中的第20、22次分别进行1次放疗定位CT扫描。分别在2次定位CT扫描的图像上勾画GTV靶区,在Pinnacle计划系统内将前后2次CT扫描的图像及勾画的靶区进行匹配、融合,然后逐层比较前后2次勾画的GTV靶区的重合度,分别找出GTV靶区在前界、后界、左侧界及右侧界偏差最大的层面,测量并记录最大位移距离。按照肿瘤T分期将患者分为T1、T2、T3及T4共4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放疗后GTV靶区在前、后及两侧界等4个边界上的退缩程度不同,在肿瘤前界上产生的最大位移距离最大,其中以T4期最大,为(4.7±1.2) mm,其后依次为后界、左右侧界。将所测量到的各个边界在不同T分期肿瘤中的最大位移距离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后界、左右侧界的最大位移距离在不同T分期肿瘤中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6、19.35、3.51;P值分别为:0.001、0.001、0.03),但前界的最大位移距离在不同T分期肿瘤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73,P=1.05)。结论 不同T分期肿瘤在4个边界上的退缩程度不同;当治疗前影像提示咽旁隙仅肿瘤压迫而非侵犯时及T4期肿瘤侵犯颅内时,放疗期间由于肿瘤的退缩,及时修改治疗计划非常必要,这样对于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器官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纤毛广泛存在于体内的细胞表面,其中“9+0”型纤毛又被称为原纤毛。纤毛在机体发育和调节过程中必不可少,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有关,尤其是骨方面。本文就纤毛和原纤毛的结构、调控、作用,及原纤毛在骨发育、骨相关细胞中作用和原纤毛相关骨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放疗中体积、位置变化对计划靶区的影响及调整放疗计划的必要性。方法收集初诊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5例,全部患者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前及放疗疗程中的第20~22次分别进行1次放疗定位CT扫描。在2次扫描的CT图像上分别勾画GTVnd1、PTVnd1及GTVnd2、PTVnd2靶区。使用Pinnacle计划系统内图像融合软件将前后2次CT扫描的图像及勾画的靶区进行匹配、融合。测量并计算每枚转移淋巴结在前后2次CT图像上的最大长径缩小比(单位:%),将其作为判别体积变化的参考指标。测量并记录在前后2次CT图像上每枚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单位:mm),将其作为判别位置变化的参考指标。将PTVnd1与GTVnd2进行靶区融合,根据GTVnd2边界是否超出PTVnd1范围,将收集到的全部淋巴结分为超出/未超出PTVnd1范围2组,分析GTVnd靶区体积、位置变化对PTVnd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颈部转移淋巴结190枚,其中超出PTVnd1范围组133枚,未超出PTVnd1范围组57枚。超出PTVnd1范围组中,淋巴结最大长径缩小约15.1%~58.2%,平均缩小37.5%。未超出PTVnd1范围组中,淋巴结最大长径缩小约12.5%~53.8%,平均缩小35.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58)。超出PTVnd1范围组中,转移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最小值为2.1 mm,最大值为6.7 mm,平均值为(3.3±1.5)mm。未超出PTVnd1范围组中,转移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最小值为0.5 mm,最大值为2.5 mm,平均值为(1.3±1.0)mm。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34)。不同颈部淋巴结分区发生GTVnd2边界超出PTVnd1范围的概率不同,I、II、V区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III区及IV区。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放疗中位置变化是导致肿瘤照射剂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及时修正放疗计划设计非常必要,这对于减少肿瘤照射剂量不足的发生,提高肿瘤的局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镇痛效果和对患肢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KA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UGCFNB组(N组)和静脉舒芬太尼组(I组),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N组于腰硬联合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两组均于假体安装后硬膜外给0.2%罗哌卡因5ml作为负荷剂量,并且安装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和48h不同时点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术后不同时点主动运动(AE)角度和被动运动(CPM)角度,股四头肌肌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h、12h、24h和48h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相比,N组术后24h和48hCPM时VAS评分降低【(4.4±0.6)VS(6.3±0.7)、(3.8±0.8)VS(6.5±0.6)】(P<0.05);与I组相比,N组术后24h、48h和72h患肢AE角度增大【(45±5)°VS(30±4)°、(55±5)°VS(48±4)°、(76±5)°VS(69±3)°】(P<0.05),CPM角度也增大【(66±3)°VS(46±5)°、(76±6)°VS(56±6)°、(88±5)°VS(80±7)°】(P<0.05);术后6h、12h、24h、48h和72h两组患者各时点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相比,N组发生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副作用的比例少,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镇痛比较,UGCFNB不仅静息状态下镇痛效果良好,而且降低CPM时疼痛,增加患肢AE和CPM角度,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有利于TKA患者术后镇痛和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2年6月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5 mg/次,共1次;对照组不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术前、术后1年分别运用双能X骨密度仪测量股骨柄周围骨密度,分析骨量变化情况。结果共入选20例患者,两组各10例,随访1年;术后1年两组股骨假体周围平均骨密度均有所下降,I区和VII区下降显著,观察组IV区骨密度增高趋势。观察组股骨侧骨密度由术前平均1.523±0.325降至1.463±0.376,对照组由平均1.579±0.286降至1.295±0.357。术后3天两组钙、磷水平较术前稍下降,1年后均维持在术前水平。两组术后短期内ALP稍有所下降,与术前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年,对照组ALP恢复术前水平,观察组ALP处于较低水平,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用药后2-3天内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或肌肉酸痛,经服用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缓解。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柄周围骨量丢失,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但存在流感样副作用,术后1周内难以与手术相关发热相鉴别,故建议手术1周后,待全身情况稳定后使用,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给予乙酰氨基酚等消炎止痛类药物可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