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1例并相关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3岁,外伤致左肘关节脱位后,左肘关节长期持续性疼痛。保守治疗8个月后,症状未缓解。此外,当肘关节活动后,患者有弹出感。体格检查可见左肘关节轻度肿胀,外侧压痛。伸肘时患者有疼痛和恐惧感。外侧抽移恐惧试验(lateral pivotshift apprehension test)和撑桌试验(tabletop  相似文献   
2.
背景:因糖尿病条件下骨质代谢存在紊乱,对这类骨缺损的修复具有挑战性,研究糖尿病环境下脂肪干细胞的成骨特性将为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目的:观察高糖、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法:选取 27.5 mmol/L 高糖、100 mg/L糖基化终末产物体外模拟糖尿病环境,干预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实验分为 4 组,每组设立 6 个样本。通过荧光染色检测脂肪干细胞诱导成骨 21 d 时的Ⅰ型胶原表达量,矿化结节染色观测各组中等量脂肪干细胞在14,21,28 d 时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果与结论:21 d 时,高糖联合糖基化终末产物组中Ⅰ型胶原荧光强度较正常组低2.76 倍;5 个视野下脂肪干细胞平均矿化结节数量与正常组、单纯高糖组、单纯糖基化终末产物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高糖及糖基化终末产物会抑制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的同源分化,提示糖尿病环境下,高糖与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存在是导致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下降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50岁或以下的中国年轻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应用高交联聚乙烯内衬的临床效果和线性磨损率。方法对本中心应用Marathon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和Duraloc非骨水泥臼杯的38髋,29例THA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在随访期间,测量每一年的X线片,对比分析臼杯内衬的线性磨损和周围的骨溶解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41.0±6.86)岁(29~50岁)。所有股骨假体的球头直径为28 mm。26髋应用了非骨水泥假体柄,12髋应用了骨水泥假体柄。平均随访时间(7.2±1.3)年(6~9.6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5.3±18.0)分(12~73分)显著提高到术后的(93.26±9.9)分(64~100分)。末次随访X线片上未见髋臼周围骨溶解改变。高交联聚乙烯内衬的第一年蠕变量为:(0.26±0.21)mm(0.01~0.91 mm),聚乙烯内衬在术后2年的平均累积线性磨损量为:(0.31±0.19)mm(0.04~0.76 mm),术后3年的平均累积线性磨损量为:(0.31±0.21)mm(0.07~0.93 mm),术后4年的平均累积线性磨损量为:(0.34±0.31)mm(0.07~1.68 mm),术后5年和6年的平均累积线性磨损量分别为:(0.38±0.22)mm(0.07~0.97 mm)和(0.38±0.25)mm(0.08~1.26 mm)。手术2年后的聚乙烯平均线性磨损率为:0.025 mm年/。结论应用于中国年青患者THA术中的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具有低的线性磨损率,从而可以降低磨损和由此而引起的骨溶解的发生。Marathon高交联聚乙烯内衬材料具有满意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晚期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由于不同患者髋臼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别,导致重建髋臼时难度明显增加,而髋臼内壁内移截骨能良好解决对臼杯假体的包容,但对截骨后髋臼内壁的内移范围仍存有争议。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寻找髋臼内壁截骨的合适内移范围。 方法:利用SolidWorks 2008软件建立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三维模型,模拟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式,使髋臼内壁骨从未完全陷入盆腔内保持2 mm骨性接触处开始,逐渐内移至完全陷入盆腔内7 mm处,每隔1 mm为1个实验组,分成10个实验组。将每组髋臼人为划成4个象限,分别对各组假体髋臼-骨界面间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比力学实验分析,测量出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值。 结果与结论:第1,5,6,9,10组在后下、前上、前下3个象限内的Mises应力分布不均匀;第2,3,4,7,8 组在后下、前上、前下3个象限内的Mises应力分布均匀,其中第4组Mises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第2,3,4,7,8组在上述3个象限内的剪切应力分布均匀,第7,8组剪切应力最小。提示关节力在髋臼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后上象限,随着臼杯不断内移,臼杯与骨的接触面积会逐渐增大,从而增加接触面上的Mises应力,但剪切应力随髋臼内壁的内移而减小。因此髋臼内壁截骨合适的内移范围在未入盆腔内1 mm到完全陷入盆腔1 mm,最佳位置在完全陷入盆腔1 mm处。  相似文献   
5.
<正>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并不为广大骨科医生所认识,误诊误治率较高。此病足由于踝关节的反复撞击造成踝关节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其危害性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引起骨科界的重视。该疾患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开放手术破坏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创伤大且难以清楚地显示踝关节内病灶。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及完善,为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镜下  相似文献   
6.
李冬松 《吉林医学》2012,33(21):4637
目的: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探讨可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86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DSA资料,分别对其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缺血性脑卒分别占75.58%、24.42%。脑卒中病因为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海绵状血管瘤、Moyamoya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血管先天性狭窄、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危险因素暴露率最高为吸烟,其次为高血压、高脂血病、糖尿病、家族史。男女患病比例为2.31:1。结论:青年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较为复杂,DSA是明确病因必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基因转染大鼠脂肪干细胞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的方法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78只,体重180~220 g,其中72只通过化学药物(STZ)诱导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成模大鼠血糖值均≥16.7 mmol/L。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6只,其他实验组各18只。正常对照组:在正常大鼠骨缺损内植入经VEGF165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骨缺损大鼠;生长因子组:在糖尿病大鼠骨缺损内单纯植入VEGF生长因子;干细胞组:在糖尿病大鼠骨缺损内单纯植入脂肪干细胞;实验组:在糖尿病大鼠骨缺损内植入经VEGF165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将5×106个VEGF165-ADSCs细胞与凝胶海绵结合后,植入到糖尿病大鼠骨缺损模型中,在植入后第4周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缺损修复组织大体形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骨缺损区修复后局部微血管密度;应用美国IRIS IntrepidⅡXS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修复骨痂内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测定;统计分析上述测量结果验证VEGF165-ADSCs对糖尿病大鼠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EGF165表达定位于ADSCs的细胞浆,表达率在87﹪以上;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修复区内骨痂生成范围和质量接近正常组,糖尿病组、生长因子组、干细胞组修复效果欠佳。植入后第4周,实验组单位体积的修复组织钙、磷含量和ALP含量明显高于生长因子组、干细胞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实验组修复局部的血管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VEGF165基因修饰的脂肪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体内具有良好的成骨及成血管作用,有望成为修复糖尿病特定骨质条件下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后抑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重症肌无力后抑郁的患者采用的心理治疗及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且随机对其中66例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心理治疗及对原发病治疗的有效率为81.48%,加用抗抑郁药物百忧解后有效率为93.94%,且病程越短,病情越轻,疗效越好。结论:心理治疗及原发病的综合治疗是治疗重症肌无力后抑郁的好方法,且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心理治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患者自身骨质情况往往决定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假体的选择,目前对假体的选择尚无金标准,而通过计算机二维有限元分析、模拟对比力学实验,对不同骨密度下股骨假体类型进行选择,将更具科学性.目的: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分析,选择不同骨密度下的股骨假体类型,并行模拟对比力学实验,从而确定临床全髋关节置换选择股骨假体的年龄标准.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6-09/2007-05 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科研究所和吉林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材料:成人新鲜股骨尸体骨.方法:利用Solidworks计算机软件建立人体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已有公式转化计算不同年龄段下骨质的密度及弹性模量,分别输入计算机.模拟人体单足站立状态,对重建的股骨模型进行力的加载与约束.主要观察指标:测量生物型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在不同股骨密度下的应力分布及初始微动等生物力学特性.结果:生物型股骨假体上的整体应力在男性30~60岁年龄段分布相对较均匀,初始微动变化较小;在女性40~55岁年龄段分布相对较均匀,仞始微动变化较小.骨水泥型股骨假体上的整体应力在男性60~70岁年龄段分布相对较均匀,初始微动变化较小;在女性55岁后分布相对较均匀,初始微动变化较小.结论:计算机三维有限元分析及模拟对比力学实验结果提示,男性小于60岁,女性小于55岁使用生物型人上股骨假体优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假体.  相似文献   
10.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发生在日本古代和近代历史上以吸收外来文化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时期,落后的日本多次大规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日本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的态势。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欧化成功,落后的清政府多次派遣使臣和大量留学生赴日学习日本近代化经验,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中国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的态势。从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中日文化交流方向发生逆转与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华夷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