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动物咬伤就诊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危险因素,为预防狂犬病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分析福建省疾控中心犬伤门诊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被动物咬伤的儿童2 186例资料,按年龄性别、咬伤动物、咬伤时间和部位及伤情分级等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儿童动物咬伤共2 186例,男童占54.2%,最小7月龄,5~9岁占45.1%,7~9月咬伤占50.0%,下肢伤占32.1%,83.0%为Ⅲ级暴露,家庭饲养动物致伤占95.9%。结论动物致伤患儿中,伤及下肢最多、家庭饲养犬伤人数最多,每年7~9月是动物致伤病例高发期,5~9岁多见。应加强家养宠物管理,加强动物致伤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预防狂犬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被动物咬伤到犬伤门诊就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因素,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病例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及时性以及伤人动物类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犬伤门诊共接诊4 128例,其中10岁以下儿童和21~41岁年龄组被咬伤人数最多;暴露者能在5h内及时就诊的仅占14.22%;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数占应使用者的14.27%;宠物犬咬伤占64.27%。结论必须加强对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省犬的管理,在被动物致伤后应及时清洗伤口,并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福州市近年被犬咬伤者的基本特点.[方法]对2002-2004年登记在册的8 111例被犬咬伤者的资料按年龄组、被咬伤部位和月份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各年龄组中,手和腿被咬伤人数均位居前两位,0~岁组中头颈部被咬伤率18.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5~10月份被咬伤者5 230例,明显多于其余6个月的被咬伤总数(2 881例).[结论]只有在政府相关部门、犬主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市的犬只数量、犬咬伤人数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2006年福州市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6年福州市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总结2006年我市犬伤特点。[方法]对每例犬伤者填写《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共接诊6 425人次,平均17.6人次/d,节假日平均28.2人次/d,双休日平均21.7人次/d。犬伤后3 d内就诊者占84.6%,被有主放养犬或无主流浪犬所伤者占53.5%。伤口及时自行处理占78.5%;伤口属Ⅲ级暴露占71.2%;犬未注射过和至少注射过1次预防针的比例大致相同。[结论]近几年我市,犬伤人数逐年增加,但只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使用合格的狂犬病疫苗,必要时联合使用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仍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福建省HTLV Ⅰ毒株的亚型 ,进一步明确基因型。 [方法 ]用PCR的方法扩增福建 5株样品的Env及LTR区基因 ,测序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株进行比较、分析 ,构建进化树。[结果 ] 5株样品与WHP、MT2比较 ,在已鉴定的B细胞表位区 ,不同的分离株相当保守 ,没有变异。[结论 ]来自福建的分离株与日本、台湾及汕头的代表株最接近 ,属于HTLV ⅠA亚型 (Cosmopolitan)的Transcontinental亚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福建省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报告质量.方法 利用福建省2006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国家网络专报系统报告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死亡病例监测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仅占全省应报告单位的47.13%,通过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死亡案例大约占同期全省总数的6.41%.从医生填写到网络报告7天的合格率为83.30%.死亡卡信息填写准确率为74.10%,网络直报死亡病例仍旧有18.32%的编码存在明显错误.结论 2006年医院死亡病例监测报告质量较差,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和编码人员的全员培训,提高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系统,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老年人对同时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和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认识.方法 2012年10-12月对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的老年人在接种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同时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须分别注射于不同手臂),观察接种后30 min内的即时反应、72 h内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36.2%,发生的预防接种反应都是一般反应,并以局部反应为主,且无1人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和疑似异常反应.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1.9%,低于PPV23 (28.5%,x2=20.07,P<0.01);健康老人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同时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7,P>0.05). 结论 老年人同时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是安全的、可耐受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受种者对狂犬病疫苗"2-1-1"程序的依从性和接种后副反应,为推广使用"2-1-1"程序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到福建省CDC门诊就诊的狂犬病暴露者按"2-1-1"程序接种疫苗,记录接种日期和接种后副反应,并比较分析。结果未成年和成年暴露者分别占24.2%和75.8%;平均依从率88.7%,以18-59岁组86.6%最低;Ⅲ级暴露者依从率90.5%高于Ⅱ级暴露的84.7%;依从率低的最常见原因是忘记接种日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分别以注射部位疼痛(3.1%)和发热(0.9%)最常见,发热多发生于首次接种后,主要为儿童。结论 "2-1-1"程序少就诊2次,可提高依从性,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一般反应通常不需处理可自行好转,应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68例孕妇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反应及对婴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宠物热的升温 ,城市养犬数亦日益增多 ,被犬咬伤者也越来越多。为探讨孕妇被犬咬伤后 ,是否能注射狂犬病疫苗 ,或终止妊娠 ,对 6 8例孕妇注射疫苗后的反应进行观察 ,并对婴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追踪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998- 2 0 0 0年福建省卫生防疫站门诊部被犬咬伤者病历资料。其中孕妇 6 8例 ,以非孕妇 835例 (2 3~ 33岁 )为对照组。2 病例分析2 .1 妊娠月龄分布  6 8例中 ,妊娠 1~ 3个月 4 1例 ,4~ 7个月 17例 ,8~ 9月 10例 ;33~ 38岁 4例 ,其余 2 5~ 2 8岁 ;1例自然流产史 1次 ,2例有高血压 (血压 14 0~ 16 0 / 9…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接种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接种副反应。方法 80名≥16岁的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观察组每人接种1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查血清抗-HBs,抗-HBs未转阳者继续接种第2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查血清抗-HBs。对照组每人接种1剂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查血清抗-HBs,抗-HBs未转阳者按0、1、6月程序继续接种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第7个月再查血清抗-HBs。同时观察两组接种首剂疫苗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结果观察组首剂接种后抗-HBs阳转率(57.50%)高于对照组(20.00%)(P<0.01),且观察组的抗-HBs阳转率(82.50%)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两组接种后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者接种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短时间内抗-HBs转阳的安全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