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清胰汤鼻空肠管滴入治疗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并探讨其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M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基础治疗,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40 mg,静脉注射,1次/12 h;注射用乌司他丁,30万单位,持续静脉泵入,1次/12 h;注射用美罗培南,1 g/次,缓慢静脉泵入4 h,1次/8 h。两组均给予清胰汤,1剂/d,对照组分2~3次经常规胃管注入;观察组经鼻空肠管滴入,100~150 m L/次,滴入速率50~100 m L·h-1,4~6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记录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及通气排便时间;监测血常规、血和尿淀粉酶、血糖、血钙,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内毒素、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麻痹相关指标(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白细胞和血、尿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L-1,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D-乳酸、尿L/M值和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清胰汤经鼻空肠管滴入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MSAP患者,能更有效改善肠麻痹,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理化指标,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浊平喘法治疗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科上述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指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祛浊平喘方治疗,2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2组治疗前(入院第1天)、治疗第3天、治疗第6天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合指数、气道阻力,并记录呼吸机使用时间、第一次脱呼吸机成功率。结果 2组PCO2、氧合指数、气道阻力治疗第6天时均好转(P<0.05),治疗第3天、治疗第6天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次脱呼吸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浊平喘法能降低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阻力、降低PCO2、改善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提高脱呼吸机成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郭氏两期辨证论治法用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予以研究,证实其具有推广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间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西医治疗模式予以治疗,观察组按照郭氏两期辨证论治法结合西医治疗予以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安全性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和77.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为13.8%和25.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郭氏两期辨证论治法结合西医治疗用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用于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急症 ,其发病率大约是 5 0 0 0∶1,目前病因不十分清楚。但各种因素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 ,引起耳蜗缺血、缺氧是致聋的中心环节。自 1999年 8月至今 ,我们临床采用杏丁治疗突发性耳聋 38例 ,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4 1耳 (其中双耳 3例 )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2个月 ;伴耳鸣 2 9例 ,其中高调 2 2例 ,低调 7例 ,伴眩晕者 16例 ,见表 1,表 2。表 1 听力下降程度与年龄分布        听力下降程度例数        年龄轻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