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配合病因治疗,对64例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随机分2组,治疗组34例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20ml+尿激酶10万~20万U;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10~20ml+糜蛋白酶10万~15万U.结果:尿激酶组优于糜蛋白酶组,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和糜蛋白酶治疗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DA-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初治DLBCL患者,采用R+DA-EPOCH方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46.67%),部分缓解(PR)7例(23.33%)。双重表达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非双重表达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率为86.54%,至随访终点的PFS率为78.67%。结论 R+DA-EPOCH方案对于DLBCL的有效率较高,尤其可克服双重表达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135例符合入组条件的ACI患者,于入院当日行年龄、性别、血压的登记及记录,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并用Efilm workstation V2.1及3D-DOCTOR V3.5影像浏览软件进行梗死体积的测量,记录梗死部位;于入院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S)、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纤维蛋白原(FG)生化指标的检测。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FG、TC、舒张压(DBP)、脉压(PP)符合正态分布(P>0.05)。余各项指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各数据之间有简单的相关。对入院时NDS评分1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梗死体积、梗死部位(脑叶)、hs-CRP及FBS。对治疗1个月后的NDS评分3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入院时NDS评分1、梗死体积、FG、hs-CRP及TC。结论梗死体积以及hs-CRP无论对于入院时NDS评分1还是治疗结果的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DA-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初治DLBCL患者,采用R+DA-EPOCH方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46.67%),部分缓解(PR)7例(23.33%)。双重表达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非双重表达淋巴瘤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率为86.54%,至随访终点的PFS率为78.67%。结论 R+DA-EPOCH方案对于DLBCL的有效率较高,尤其可克服双重表达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年来在该院住院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心血管危险因素、主要症状、靶器官损害及治疗情况等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12例难治性高血压及116例普通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因、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用药情况。结果 RH组112例,年龄(62.68±15.17)岁,普通高血压组116例,年龄(61.37±12.15)岁,RH组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均比对照组常见(P<0.05),平均每人有2.5个危险因素,79.4%的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对照组平均1.7个危险因素,56.1%的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代谢指标中TC、TG、LDL-C及尿酸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RH组FPG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RH组常见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70例)和胸闷心悸(18例)。RH组合并左室肥厚52例,脑卒中4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0例,均明显比对照组常见(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具有年龄大,病程长,超重与肥胖、糖、血脂代谢异常多见的临床特征;病因主要包括假性抵抗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及真正难治性高血压;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在一线接受放疗或(和)化疗的1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00%。局限期(Ⅰ~Ⅱ期)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进展期(Ⅲ~Ⅳ期)患者(P<0.05),原发部位在头颈部患者总生存(OS)率、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优于原发于肺及小肠患者(P<0.05)。14例化疗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OS率、PFS率与未使用患者相比,无明显优势。局限期患者OS率、PFS率优于进展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疾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在一线接受放疗或(和)化疗的1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00%。局限期(Ⅰ~Ⅱ期)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进展期(Ⅲ~Ⅳ期)患者(P<0.05),原发部位在头颈部患者总生存(OS)率、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优于原发于肺及小肠患者(P<0.05)。14例化疗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OS率、PFS率与未使用患者相比,无明显优势。局限期患者OS率、PFS率优于进展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疾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双通道双根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对2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双通道双根线固定,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7~45岁,平均29.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6 d,平均3.6 d。所有病例行关节镜探查,骨折复位,双通道双根线固定。术后3、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并通过X线片检查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7~23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骨折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0°~130°,无患肢功能障碍。患者术后3、6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3.52±7.10,95.95±6.34。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双通道双根线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可为胫骨髁间棘骨折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经后内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40.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平地跌伤5例,运动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6d.骨折CT分型:后内侧劈裂骨折11例,后内侧劈裂及后外侧塌陷骨折25例.术前评估包括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 结果 36例均获随访12~32个月,平均17.5个月.无切口感染和皮肤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1例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经甲钴胺营养神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后内侧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优21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后内侧入路具有显露直接、充分,软组织损伤少,不涉及重要血管神经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临床研究表明,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并非是发病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