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第一磨牙5根管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尤其是腭根2根管更是罕见,作者诊治了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核细胞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在新辅助化疗的判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和化疗疗效以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通过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10例胃癌患者中,K370的甲基化在胃癌组织及全血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K370的甲基化率随着病理分期增高而增高,胃癌外周血中p53蛋白K370甲基化表达情况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胃癌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甲基化平均敏感性阴性组为60.6%,阳性组为25.3%,甲基化阴性组的敏感性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血标本中p53蛋白K370位点甲基化状态有望作为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法同时测定溪黄草不同部位中5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延命素[enmein,(1)],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2)],诺多星[nodosin,(3)],毛果青茶菜素[isodocarpin,(4)]和毛栲利素[lasiokaurin,(5)]含量的方法,并进行多批次药材成分分析,为溪黄草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7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5个二萜的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依次为:(1)Y=5246.4X+13.86(0.075~1.50μg,r=0.9999);(2)Y=4673.4X+78.09(0.121~2.43μg,r=0.9999);(3)Y=3459.4X+22.33(0.372~7.43μg,r=1);(4)Y=4432.8X+14.71(0.144~2.88μg,r=1);(5)Y=2434.1X+0.69(0.010~1.960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4%~100.7%,RSD为0.48%~2.53%。结论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溪黄草药材的质量分析及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mRNA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探讨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128例胃癌患者及12例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128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Tim-1mRNA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根据超声,CT,MRI,或术中的诊断,明确腹膜转移的发生及时间。分析Tim-1mRNA与临床各病理参数关系及出现胃癌腹膜转移时间的关系,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57例(44.5%)术后出现腹膜转移,分为4组分析:术后半年出现腹膜转移23例(术后半年组),术后2~3年出现腹膜转移34例(术后2~3年组),术后无腹膜转移组71例及对照组12例。术后半年组Tim-1mRNA表达明显高于术后2~3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Tim-1mRNA表达又明显高于无腹膜转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腹膜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4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期、TNM分期Ⅲ+Ⅳ期Tim-1mRNA为高表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1mRNA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Tim-1mRNA表达的高低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早期和晚期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优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对藻酸盐印模模型精度的影响,进行试验观察并与戊二醛作平行比较。结果,红叶藻酸盐口腔印模在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中浸泡消毒30 m in,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形变,对印模尺寸变化无影响;用20 g/L戊二醛浸泡消毒随时间延长,印模发生膨胀,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500 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30 m in对藻酸盐印模形变基本无影响,可用于口腔藻酸盐印模的浸泡消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im-2 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108例胃癌患者及12例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其中Tim-2 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0.5 ~3年,根据术后复查B超、CT、MRI或再次手术判断是否发生腹膜转移,并明确腹膜转移的发生时间,分析Tim-2 mRNA的表达量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以及出现胃癌腹膜转移时间的关系,并且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Tim-2 mRNA在胃癌腹膜转移中(57例)的表达高于非腹膜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肿瘤大小、侵犯深度、分化程度、Laura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半年和2~3年的胃癌腹膜转移病例的外周血Tim-2 mRNA表达中,半年组(6.02±1.01) copies/μL的表达高于2~3年组(3.48±0.22) copies/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2 mRNA表达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im-2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X2=9.463,P=0.002),侵犯深度(X2=8.412,P=0.001),分化程度(x2=10.428,P=0.ooo),Lauran分型(x2=9.723,P=0.001)和淋巴结转移(x2=18.423,P=0.000)有关.结论 Tim-2 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Tim-2 mRNA表达的高低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早期和晚期预测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优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03—2011-01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96例(137个椎体),动态监测其术后状态及正常椎体再发骨折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初始骨折的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局部矢状面后凸成角,椎体高度恢复、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1例病人32个椎体新发骨折,其中18个椎体为邻近椎体,低骨密度、椎体高度过度.恢复、骨水泥渗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骨密度、椎体高度过度恢复、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坚持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BEGO牙种植患者对种植牙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方法:随访BEGO种植牙修复与传统义齿修复后患者各50例,以5分制满意度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修复效果评价。结果:BEGO种植牙修复效果综合满意度为4.18;传统义齿修复综合满意度为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GO种植牙修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建模前后的差异性表达及机制,寻找CD的新型血液标志物。方法80只小鼠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经肛门灌肠建立克罗恩小鼠疾病模型,分为4组,高浓度组(n=10),中浓度组(n=50),低浓度组(n=10),对照组(n=10),中浓度组于给药前、给药第2天,给药第7天,给药第14天,给药第21天5个时间点随机取10只小鼠,其余各浓度组以及对照组于造模后14 d取小鼠外周血行RT-PCR实验测定Tim-3 mRNA的含量,同时ELISA实验测定外周血中IL-4以及INF-γ的含量,取小鼠结肠切片后行HE染色,了解Tim-3 mRNA含量与其他各指标的关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的CD模型,造模药物浓度越高,小鼠的病理学评分越高,病情越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内,Tim-3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14 d后表达量趋于平稳。平稳期,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量在高浓度2,4,6-三硝基苯磺酸组(2.12±0.24),中浓度组(1.68±0.18),低浓度组(1.37±0.12)以及正常对照组中(1.00±0.00)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im-3的含量在CD小鼠模型起病急性期渐进性增加,给药7 d后趋于稳定,稳定期的Tim-3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CD病情程度的预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