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中大黄蛰虫胶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肝组织MMP-2活性,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大黄蛰虫胶囊组MMP-2活性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大黄蛰虫胶囊可能通过降低MMP-2活性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3.
结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为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异常等.三联脆性组胺酸(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抑癌基因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存在FHIT基因表达异常.本研究探讨FHIT基因、中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了解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标本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患者、16例肝外伤及肝囊肿患者标本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GF-β1和IGF-Ⅱ在转移组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TGF-β1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IGF-Ⅱ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几乎不表达。TGF-β1和IGF-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和IGF-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患者,16岁.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 d于2009年11月13日入院.无排尿困难.患者2岁时曾因右肾巨大积水行右肾切除术.直肠指诊前列腺表面光滑,质韧,中央沟处可触及一质韧无痛的结节,大小约2 cm×1 cm.B超检查:前列腺与膀胱颈口间有一2.5 cm×2.3cm的中等强回声光团,不活动,贴近前列腺.实验室检查:血tPSA 0.51ng/ml,fPSA 0.26 ng/ml.最大尿流率20 ml/s,平均尿流率15 ml/s.膀胱镜检:前列腺部尿道内可见一球形肿物,有蒂,位于精阜旁.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完整切除肿瘤,切除组织约15 g.术后病理报告:血管平滑肌瘤,可见平滑肌束交叉排列,血管数量多,但为小的或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PSA(-),34βE12(-),p63(-),p504S(AMACR)(-),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女 ,6 2岁。主因皮肤变黑 ,乏力、怕冷 15 a,多饮、多尿、消瘦0 .5 a加重 1个月入院。患者于 15 a前 ,无何诱因发现皮肤颜色加深 ,渐变黑。乏力、怕冷伴恶心、呕吐、嗜睡 ,BP85 / 6 0 mm Hg。曾诊断为阿狄森病。给予醋酸可的松替代治疗 ,以每日 5 0 mg维持。近 0 .5 a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及明显消瘦。近 1个月症状加重并有视力下降 ,尿中有泡沫。查血糖 10 .8mmol/ L,体重下降 4kg,以阿狄森病、糖尿病收入院。查体 :T36 .2℃ ,P72次 /min,R18次 / min,BP90 / 6 0 mm Hg,身高 16 4cm,体重 6 6 kg,BMI2 5。发育正常 ,营…  相似文献   
7.
bcl-2基因对胃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cl 2基因对胃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6 0例胃癌组织中bcl 2蛋白及bcl 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6 0例胃癌中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83 .3 % ,bcl 2mRNA阳性表达率为 90 .0 % ,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S=0 .999,P <0 .0 1)并均显示高分化组低于低分化组。结论 胃癌bcl 2基因高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 ,促进胃癌的生长 ,由此引起的细胞过度增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率较高,临床常用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粘度及神经营养药为主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60例61耳;对照组:60例64耳。两组患者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23例大肠管状腺瘤及22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DF-1和CXCR4阳性表达情况与大肠管状腺瘤及正常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肠管状腺瘤组织中SDF-1和CXCR4阳性表达情况与正常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大肠癌组织中SDF-1及CXCR4阳性表达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SDF-1的表达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6,P<0.01).结论 大肠癌组织表达SDF-1及其受体CXCR4,且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HPV与膀胱癌的研究存在很多争论,尤其是HPV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检出率有很大差异,0%到81%不等,本课题旨在明确HPV、P53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测定3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低危型HPV6、11、42、43、44等亚型的感染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测定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膀胱癌组织的HPV总体阳性率为23.1%,HPV的亚型主要为11,16,其中有3例为HPV11和HPV16的混合感染,有一例检测到HPV18的亚型18,HPV16最常见,占66.7%.HPV的感染与P53表达呈正相关,与肿瘤分级无关.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与HPV感染的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HPV亚型以HPV16为最常见,HPV11也是诱发肿瘤的亚型之一,HPV诱发肿瘤的原因可能是干扰抑癌基因P53功能,从而诱发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