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背景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由肛腺感染引起,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手术治疗.目前有多种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我们根据肛周脓肿发病的生理病理机制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三间隙引流术,以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目的探讨三间隙引流术(three-cavity clearance, TCC)在腺源性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01/2018-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收治的行肛周脓肿TC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建立队列;对照组选取同期行肛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的患者,以年龄差距5岁以内、性别相同且脓肿部位相同与实验组进行1:1配对,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瘘形成率及肛门失禁情况.结果每组各32例,共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三间隙引流组的肛瘘形成率为6%,明显低于单纯切开引流组(34.0%, P0.01);三间隙引流组与单纯切开引流组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的情况;两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肛周脓肿TCC是一种安全的完全肛门括约肌保留的治疗肛周脓肿的术式,能有效降低术后肛瘘形成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盆底表面肌电的影响,为提高PFD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以2021.1-01至2022-06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PFD并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生物反馈组和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组,比较治疗后2组的起效时间、临床症状评分、有效率、盆底肌电数值。 结果共1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组73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起效时的治疗频次分别为3次和8次左右,有效率分别为93.15%和65.57%,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力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以缩短盆底康复治疗的起效时间、明显改善PFD的症状、明显提高盆底肌的肌力和耐力,可做为中重度PFD的首选治疗措施。但由于本研究观察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尚需进行多中心对照实验研究,以确定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前期建立的超声排粪造影基础上,以肛管直肠测压(ARM)为标准以此确定超声排粪造影(EDF)在盆底失弛缓疾病(Anismus)上的临床分度,并分析盆底失弛缓便秘患者临床症状与临床分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就诊的97例盆底失弛缓便秘患者,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对97例患者都进行肛管直肠测压(ARM)、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SS)及超声排粪造影检查(EDF)。首先,将肛管直肠测压诊断为反常收缩病人进行CSS量表评分,再进行超声排粪造影,将CSS量表评分结果及EDF所测得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盆底失弛缓在超声排粪造影上的临床分度。在此基础上,再将EDF临床分度与其患者便秘症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探索在EDF下盆底失弛缓患者临床分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586x-1.191(P<0.05),计算出EDF的盆底失弛缓分度为:轻度1°<ɑ≤5°,中度5°<ɑ≤10°,重度10°<ɑ≤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盆底失弛缓患者的EDF临床分度与患者是否自主排便、排便次数、肛门坠胀、腹(胀)痛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排便费力、排便梗阻感、排便不尽感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 结论盆底失弛缓患者EDF临床分度与临床症状如排便不尽感、排便梗阻感、排便费力密切相关,提示EDF是诊断盆底失弛缓的有效手段;下一步需要通过多中心研究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确定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前期建立的超声排粪造影基础上,以X线排粪造影直肠前突(RC)分度为金标准,确定超声排粪造影(EDF)的RC分度,并分析此分度与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4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就诊的49例RC女性患者,其中37例患者被诊断为OOC,12例患者被诊断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其中38例患者同时进行X线排粪造影和EDF检查。首先,将38例RC患者两种检查的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出EDF的RC分度;在此基础上,将37例OOC患者的RC分度与其便秘症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y=0.188x+5.973(回归系数P=0.014;常量P=0.001),计算出EDF的RC分度为轻度:7 mm~9 mm;中度:9 mm~12 mm;重度:>12 mm;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RC分度与患者是否自主排便(P=0.738)、肛门坠胀(P=0.894)、腹(胀)痛(P=0.721)以及排便费力(P=0.648)、排便梗阻感(P=0.686)、排便不尽感(P=0.729)、排便次数减少(P=0.108)的轻度症状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排便费力(P=0.021;P=0.036)、排便梗阻感(P=0.038;P=0.015)、排便不尽感(P=0.032;P=0.026)、排便次数减少(P=0.008)的中重度症状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与中重度的排便费力密切相关性(P<0.05)。 结论EDF直肠前突分度与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症状如排便梗阻感、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减少相关,特别与排便费力密切相关,提示EDF是诊断直肠前突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下一步需要通过多中心研究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确定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滋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的功能性便秘阴虚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滋阴润肠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肛管直肠压力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首次感觉阈值,首次便意阈值,强烈便意阈值,最大耐受容量阈值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以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润肠方能安全有效地缓解功能性便秘阴虚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中医证候,增加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降低直肠感觉阈值,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盆底疾病发展历程及本中心的临床实践体会,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学科整合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对盆底功能多学科整合的认识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生湿热证人群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差异性。方法选取2019年4—9月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24例内生湿热证患者作为湿热组,选取同期8~14岁健康男童20例作为对照组,取2组粪便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对肠道菌群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可变区检测,运用QIIME、STAMP及LEfSe进行Alpha、Beta多样性分析,鉴定差异性菌属。结果湿热组的Shannon指数、Evenness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主坐标分析显示2组样本菌群结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分类水平上,湿热组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值呈下降趋势,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属分类水平上,湿热组布劳特氏菌属、迟缓埃格特菌的相对丰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瘤胃球菌属、双歧杆菌属、Alistipes、颤螺菌属、Odoribacter、Anaerostipes、无色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内生湿热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其发病主要与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值下调,迟缓埃格特菌属丰度上升,瘤胃球菌属、双歧杆菌属、颤螺菌属丰度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对治疗后炎症指标、疾病评分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肛肠科行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14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疾病评分及治疗效果,16s rDNA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经肠菌移植后,第15周临床有效率为85.71%(13/15);患者炎症指标、Mayo及疾病评分、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处理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系HT-29后,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法(CCK-8)检测白藜芦醇对HT-29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藜芦醇对HT-29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白藜芦醇对HT-29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P0.01)。FCM法检测结果提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可以提高HT-29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能诱导HT-29细胞凋亡,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药物,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