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前后心电图变化,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64例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病原菌与心电图的关系以及感染前后心电图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前房室期前收缩52例,占81.25%;感染后61例,占95.31%;室性期前收缩感染前为41例,占64.06%;感染后55例,占85.94%、束支阻滞感染前16例,占25.00%;感染后29例,占45.31%;窦性心动过速感染前19例,占29.69%;感染后33例,占51.56%,以上感染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与医院感染病原菌关系方面,心律失常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主要的心电图改变是ST-T改变,占81.16%,而这其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存在着异常P波、Q波、QS波等改变,分别占13.04%和5.8%,而其他的病原菌在以上的异常心电图中均为0。结论房室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束支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前后心电图存在差异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痰浊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与混沌理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及中医病房住院的痰浊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2~3级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同期本院体检者113例(男57例,女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参考杓状曲线和散点图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中的24 h收缩压平均值(24 h SBP)、24 h舒张压平均值(24 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BPSD)、夜间血压下降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进行分析,观察两组变化.结果 痰浊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组24 h SBP、24 h DBP、24 hSBPSD、24 h DBPS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 h SBP(mm Hg,1 mm Hg=0.133 kPa):145.50±9.90比110.60±8.20,24 h DBP(mm Hg):85.62±11.08比66.68±6.78,24 h SBPSD(mm Hg):15.66±4.52比11.95±3.14,24 h DBPSD(mm Hg):11.32±2.89比9.28±2.03,均P<0.053,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2%(5/120)比96.5%(109/113),P<0.05],且男性、女性患者与相应健康人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4 h SBPCV、24 h DBPCV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痰浊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与混沌理论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两项检测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预警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心梗患者(AMI 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群(正常组)各90例进行对比,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由系统软件自动分析并计算出 DC 值及 DRs 值。结果AMI 组的 DC 值及 DRs 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根据病程划分的 AMI 各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超过6个月风险明显下降;同时,DC 与 DRs 提示的风险越高,即提示病情越重,这与冠脉造影对应的病变数量及范围相符。结论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具有定量、单独分析测定迷走神经的功能,两者联合运用对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膜受体GPR30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方法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组(模型组)和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应用不同浓度GPR30特异性激动剂(G-1)处理的实验组,G-1的浓度分别为10pmol/L、100pmol/L、1nmol/L、10nmol/L。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GPR30在心肌细胞内的表达、MTT和PI-hoechst染色对各组心肌细胞增值凋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GPR30在心肌细胞内大量表达,属于胞膜受体;它可抑制NE诱导心肌细胞的肥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GPR30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所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昼夜平衡变化规律。 方法 选取2013年起就诊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4例。不同静息心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交感指标极低频值(VLF),低频值(LF)、迷走神经张力指标高频值(HF )以及交感迷走神经动态平衡指标低频与高频成分之比(LF/HF)均值水平。交感、迷走神经张力指标与昼夜静息心率的相关性分析。昼夜静息心率的交感、迷走神经张力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与RHR-L同时间段相比,VLF、LF、HF值较低[(731.77±1106.33;851.68±901.16)ms2比(1476.01±1936.17)ms2,P<0.05;(140.03±185.39;296.80±562.64)ms2比(471.13±776.36)ms2,P<0.05;(54.28±82.66;157.10±337.13)ms2比(323.62±549.14)ms2,P<0.01],LF/HF值较高[(4.09±3.69)比(2.65±2.80),P<0.05]。与RHR-M同时间段相比,VLF、HF值较低[(731.77±1106.33)ms2比(851.68±901.16)ms2,P<0.05;(54.28±82.66)ms2比(157.10±337.13)ms2,P<0.05],LF/HF值较高[(4.09±3.69)ms2比(3.21±2.72)ms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昼间静息心率与VLF、LF、HF均呈负相关(r2=0.103,P<0.05;r2=0.082,P<0.05;r2=0.191,P<0.05);与LF/HF呈正相关(r2=0.0864,P<0.05)。夜间静息心率与VLF、LF、HF呈负相关(r2=0.119,P<0.05;r2=0.127,P<0.05;r2=0.198,P<0.05);与LF/HF呈正相关(r2=0.0072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昼间VLF、HF、LF/HF是静息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B=-0.001,P<0.01;B=-0.007,P<0.05;B=0.861,P<0.01);夜间VLF、LF、LF/HF是静息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B=-0.001,P<0.05;B=-0.003,P<0.05;B=0.447,P<0.05)。结论 交感神经张力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差值与昼夜静息心率呈正相关。昼间迷走神经张力占主要影响,而夜间交感神经张力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谭卫  卢佳佳 《江西医药》2013,48(4):325-327
目的探讨全内脏反位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或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全内脏反位患者成功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或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55-125min,术中出血33-55ml,术后病理诊断:结石性胆囊炎。结论术前充分,综合评估手术难度,术中娴熟运用腹腔镜,改变习惯的操作动作,仔细解剖、谨慎操作,动作"轻、柔、慢",全内脏反位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程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91例,根据病程将其分为:A组(病程<1个月,n=28),B组(病程为1~3个月,n=31),C组(病程为4~6个月,n=16),D组(病程>6个月,n=16);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5组心率减速力(DC)以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中的DR2、DR4、DR8。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MI患者病程与DC、DRs的相关性。结果 5组DC及DR2、DR4、DR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DR4、DR8与AMI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46、0.614、0.324,P<0.05),DR2与AMI患者病程无相关关系(rs=0.088,P>0.05)。结论 AMI患者病程越短,DC值较低,迷走神经功能活性降低,猝死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做24h动态心电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统计检出阵发性房颤的例数以及两种检查方式的符合率,并分析阵发性房颤发作前的主要心电图特征。结果本组110例患者中由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出心房颤动者17例,检出率15.45%;由12导联心电图检查检出3例,检出率2.7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态心电图检出的17例患者中期发作前心电图以房性期前收缩多见,占13例,其余4例可见长的RR间期。24h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一般12导联心电图,可检出较隐匿的心房颤动,且房性期前收缩和长的RR间期可能是诱发房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门诊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本院肿瘤内科癌痛门诊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的158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为7.0886分,治疗后为3.348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平均镇痛起效时间为44.1772分钟(20~70分钟,SD=12.3234),平均镇痛时间为11.3734小时(7~16小时,SD=2.2523)。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便秘[54例(34.2%)],恶心呕吐[22例(13.9%)],头晕[7例(4.5%)],尿潴留[4例(2.5%)],少数患者出现口干、嗜睡、谵妄、腹胀,上述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个别患者需干预处理及治疗。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门诊规范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