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席绪明  何秋鸿  冯盛 《西南军医》2011,13(2):271-27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发病 2 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尿激酶 (U K) 50000U/d,对照组用1 500 000 U/d,静脉滴注,连用3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并发脑出血发生1例,对照组为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UK 50000U/d× 3d进行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优于1 500 000 U/d× 3d.  相似文献   
2.
全球约1/3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HC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全球均是紧迫的医疗难题之一。相当多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特别是基因1、4型HCV感染者、原发无应答者、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3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22.6%,其发生与患者性别及血钠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发病意识、发病时体温、血钙水平、白细胞计数及Hunt-Hess分级相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席绪明  何秋鸿 《海南医学》2009,20(12):67-6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其中观察组的15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以3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廖春淑  屈军  薛斗  何秋鸿 《当代医学》2010,16(3):146-146,156
目的观察羟基脲(HU)加重组人干扰素a-2b(IFN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以提高CML的疗效。方法总结了25例应用HU加IFNa-2b治疗的CML慢性期,分析疗效及药物的毒副反应,并与同期应用HU治疗的21例CML慢性期病例进行比较。结果HU加IFNa-2b治疗组CHR率为96%,明显高于HU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IFNa-2b主要毒副反应为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及骨骼痛,经对症治疗,多数病人能耐受。结论HU加IFNa-2b是治疗CML慢性期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席绪明  何秋鸿  冯盛 《医学信息》2010,23(1):142-143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随疾病变化的规律,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分水岭脑梗死老年患者38例,将其设为观察纽,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选取同期的健康老年人38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组老年人的血糖、血脂水平后,将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将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差异较大,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后.发现治疗前后其水平变化较大,对观察病情变化及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3年10月用硬膜外麻醉施行60岁以上妇科手术共计216例,现就其年龄、穿刺部位、单纯和混合局麻药硬膜外用药量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感染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配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治疗6个月、12个月,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白蛋白的复常率为3.12%(1/32),81.25%(26/32),与对照组的复常率0(0/32),25.00% (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T,AST,TBIL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临床上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