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基于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56例,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治疗。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8例和FTS组28例,常规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康复护理指导,FTS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指导。术后第一天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结果FTS组术后的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障碍、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减轻鼻中隔贯穿缝合不填塞技术的鼻中隔成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等不适症状,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总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小脑顶核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 ,电刺激小脑顶核 (cerebellarfastigialnucleuselectricalstimulation ,FNS)可产生广泛的神经保护作用 ,并引出了“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 (conditionedcentralneurogenicneu roprotection ,CCNN)”的概念 ,即高等动物机体内固有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 ,受内外环境刺激后被激活 ,通过一系列神经反射 ,使大脑对缺血、缺氧等伤害性刺激的耐受性增高 ,并可持续一段时间。国内外学者借助于经典的神经生理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用前脑缺血法建立老龄大鼠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①取192只健康老龄Wistar大鼠(24月龄),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20,30,40min组各60只,根据取材时间后3组又随机分为术后1,3,5d组3个时相点,每时相点20只。②对照组不干预;假手术组麻醉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颈总动脉;其他3组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致大鼠前脑急性缺血(夹闭时间分别为20,30和40min),建立老龄大鼠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③观察术后大鼠的症状和生命体征,计算死亡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在术后1,3,5d时相点,将各组未死亡的大鼠全麻后采集颈动脉血,检测血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采血后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1d时间点检测。结果:14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死亡率:缺血40min组高于缺血20,30min组(45%,15%,23%,P〈0.05)。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缺血20min组低于缺血30,40min组(15%,23%.45%,P〈0.05);在缺血30,40min组,术后1d高于术后5d(56%比20%;64%比17%;P〈0.05)。③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肺、肝、肾、心脏功能有不同程度损伤,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表现为动脉氧分压下降,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总胆红素、肌酐升高;在缺血30和20min组内,术后1,5d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前脑缺血30min再灌注1d老龄大鼠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支撑喉内窥镜下喉吸引旋切技术对保留发音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吸引旋切微创术的安全、精确、有效快速性能及在保留喉部结构完整及发音功能方面的特征。方法 将特殊定制的喉吸引旋切刀应用于喉常见疾病的住院患23例,在支撑喉内窥镜数字成像系统的监视下,用动力系统驱动喉吸引旋切刀切除喉部病灶,从而完成手术,并对手术前后的电子喉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手术时间较传统方法或喉显微镜下手术明显缩短,手术视野始终保持清晰,切割范围小而精确,随访23例患喉发音功能恢复良好或保留了发音功能。结论 在支持喉内窥镜数字威像系统监视下,喉吸引旋切技术简单、安全实用,在发音外科保留患喉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取46只健康老龄Wistar大鼠中,鼠龄24个月,随机抽出6只作为对照组,不干预,其余40只实施双侧颈动脉夹闭30min再灌注,建立老龄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在术后1,3,5d时相点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实验大鼠胸腺、脾脏、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变化,以及胸腺、脾脏中淋巴细胞的凋亡数量变化。 结果:①40只实施双侧颈动脉夹闭的老龄大鼠,术后1d死亡6只,在34只存活大鼠中,根据血气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有19只(MODSE组),未发生者15只(无MODSE组)。②外周血和脾脏、胸腺内免疫细胞的变化:术后1d,无MODSE组和MODSE组大鼠的免疫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MODSE组大鼠T,B,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在外周血较对照组低3~5倍,脾脏内低两三倍。③脾脏、胸腺内凋亡细胞变化:术后1d,无MODSE组和MODSE组老龄大鼠免疫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MODSE组高于无MODSE组(P〈0.01)。 结论:老龄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细胞的凋亡增加,外周和中枢免疫器官内免疫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下降,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变化更明显。这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的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高危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高危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观察丙泊酚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和F组MAP、HR及SpO2均下降(P<0.05);K组MAP、HR及SpO2无下降(P>0.05);丙泊酚总剂量及意识消失时间F组和K组明显低于P组(P<0.01),而苏醒时间长于P组(P<0.05);F组和K组在术中体动、头昏头痛、嗜睡、术后腹痛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高危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与普通鼻饲对老年吸入性肺炎的预后影响。方法对65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营养方式分为2组:肠内营养组和普通鼻饲组,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态、治愈率以及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营养状态改善、治愈率以及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均优于普通鼻饲组。结论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老年吸入性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动脉内少量冷盐水输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内插有尼龙线的PE-50导管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3 h模型,在再灌注前5 min向MCA缺血区输注3.5 ml 10℃盐水,然后实施再灌注。对照组仅仅制作缺血3 h/再灌注48 h模型,未输注冷盐水。再灌注48 h后,用TTC染色法分别测定两组的脑梗死体积。在缺血后2 h和再灌注后48 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冷盐水输注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23.8±3.0%),与未输注组相比(44.3±1.4%)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灌注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动脉内少量冷盐水输注可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梗死体积,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其活化的基本规律,并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其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FNS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时间均为2h,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缺血2h/再灌注3,6,12和24h组?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FNS治疗组在缺血2h再灌注即刻给予FNS治疗1h。用Western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核抽提物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核抽提物中NF—κBDNA的结合活性=结果正常组大鼠脑组织核抽提物中有少量NF—κBp65蛋白,NF—κBDNA结合活性较弱。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即再灌注3,6,12和24h,NF—κBp65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其中再灌注6h和12h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NF—κBp65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再灌注3h〈再灌注6h〈再灌注12h,再灌注12h达峰值,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h时NF—κB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再灌注6h和12h(P〈0.05)。模型组NF—κBDNA结合活性除再灌注3h外,其余3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再灌注3h时,NF—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弱于组内其余3个时间点(P〈0.05),这3个时间点均为高活性状态,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治疗组NF—κBp65蛋白含量及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其中,再灌注6h和12h时,FNS治疗组NF—κB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P〈0.05);再灌注6,12和24h时,FNS治疗组NF—κBDNA结合活性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P〈0.05)。结论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活化明显,活性增强;FNS可下调NF—κB活化程度,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这可能是FNS具有“抗炎”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多种检测系统间结果对比和偏倚评估及校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几种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对比实验,研究其测定结果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方法以日立7080/罗氏试剂/cfas校准品为参考检测系统(x),奥林巴斯5400/奥林巴斯试剂/Olympus校准品(Y1)、奥林巴斯5400/中生试剂/Olympus校准品(Y2)、奥林巴斯2700/中生试剂/Beckman校准品(y3)为三个待评检测系统,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LLS)EP9-A文件,每天取患者样本8份以上,最多可达96份(为了使分析浓度尽可能在报告的浓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分别在上述4种检测系统中测定血清12项生化指标,连续测定5d,记录检验结果,检查离群点,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并以美国CLIA’88对室间评估的允许误差为判断依据进行结果的判断。结果待评检测系统2与参考检测系统的相关性良好,待评检测系统1除TG外与参考检测系统的相关性良好,待评检测系统3除P和cHE外与参考检测系统的相关性也较好。待评检测系统1对TG,LDH,GLU(低浓度)不可接受,待评检测系统2对CHO不可接受,待评检测系统3对8个项目均可接受。结论三个检测系统与参考检测系统进行对比后,对于检测结果在可报告范围之外的,经校准后,与参考检测系统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