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分析1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总结治疗经验。认为感染、抗凝蛋白缺陷是ITP患者并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在ITP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进行血常规、凝血、血管彩超等检查,以尽早发现血栓。对于并发血栓的ITP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有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恶性血液病可以出现线粒体的突变,但尚未有关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线粒体变化的研究。目的:研究肾阴虚和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线粒体突变情况,探讨母系遗传的本质——线粒体与肾阴虚型慢性再障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进一步研究慢性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0例诊断明确的肾阴虚型5例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和口腔黏膜上皮,提取DNA,进行线粒体DNA的全测序,比较线粒体基因。结果与结论:肾阴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线粒体全测序表明许多患者的突变位点发生在与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密切相关的区域,涵盖了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1~2、4~6,细胞色素B等多个线粒体DNA的编码基因。而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线粒体突变不明显。提示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的呼吸链酶复合体表达水平的改变,造成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可能在造血干细胞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一变化是与肾阴虚——母系遗传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恶性血液病可以出现线粒体的突变,但尚未有关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线粒体变化的研究。目的:研究肾阴虚和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线粒体突变情况,探讨母系遗传的本质——线粒体与肾阴虚型慢性再障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进一步研究慢性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0例诊断明确的肾阴虚型5例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和口腔黏膜上皮,提取DNA,进行线粒体DNA的全测序,比较线粒体基因。结果与结论:肾阴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线粒体全测序表明许多患者的突变位点发生在与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密切相关的区域,涵盖了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1~2、4~6,细胞色素B等多个线粒体DNA的编码基因。而肾阳虚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线粒体突变不明显。提示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的呼吸链酶复合体表达水平的改变,造成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可能在造血干细胞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一变化是与肾阴虚——母系遗传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8岁。因“反复紫癜、乏力10余年加重伴舌尖血泡2天”,于2008年9月3日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既往无肝炎、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可查,否认精神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曾长期反复应用强的松治疗半年余,最高剂量为60mg/天。入院时强的松剂量为20mg/天。入院后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8.5—40℃。给予头孢匹胺2.0g静滴。2次/天;左氧氟沙星0.5g静滴,2次/天。治疗5天,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补肾方联合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以确立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3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6例)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CsA),试验一组(11例)辨证采用补肾Ⅰ、Ⅱ、Ⅲ号方治疗,试验二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Ⅰ、Ⅱ、Ⅲ号方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在临床疗效、外周血象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二组在贫血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另外2组(P〈0.05),并能显著降低IFN-γ水平(P〈0.05)。结论补肾方联合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CAA在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提高血常规计数方面均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7.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专家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可伴有肝脾肿大。目前,中医对于骨髓综合异常综合征的辨证分型仍各家为政,缺乏统一的认识,治疗上亦诸法并立,诸方并提,从而使之缺乏中医的规范治疗,尽管如此,针对MDS中医治疗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4月29日,12位全国知名血液学专家汇聚泉城济南共同探讨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及进展,并达成相关共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端粒保护蛋白1(POT1)在不同证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获得性再障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52例不同证型获得性再障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OT1 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性再障患者POT1 mRNA表达情况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肾阴虚型POT1 mRNA表达水平低于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最低,并且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r=0.374,P=0.038)。结论 POT1参与了获得性再障的发病经过,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与获得性再障的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57岁,务农。因双下肢皮疹反复溃破不愈8个月伴发热2d,于2010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清明节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疹,色红,瘙痒,刺痛,渐渐皮疹溃破,渗出液为血性分泌物。自诉曾应用抗生素治疗,皮疹消失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