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评估医院职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6月对上海市某医院的全体在职在岗的管理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医院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表》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职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4名医务人员中男性143名,女性161名,年龄最小20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35.87±4.21)岁,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51.97%,中高级职称占34.87%,90.13%参加过救援实践。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级别预警、法定上报时限及部门知晓率较高(93.75%、90.13%、92.11%)。医务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总分为(28.47±4.64)分,得分率为76.95%,其中传染病爆发应急技能得分率最高(86.25%),其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80.25%),自然灾害应急技能得分率为74.9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认知得分率相对偏低(71.20%)。工作年限每增加5年(β'=0.319)、职称越高(β'=0.178)、参加救援实践(β'=0.411)、管理者(β'=0.301)的突发公共卫生应对能力得分越高(均P<0.05)。结论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职工具备较好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水平主要受到工作年限、职称、参与救援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霞  江玉  魏薇萍 《护理研究》2008,22(26):2433-2434
[目的]通过开展入科培训提高护生在急诊科临床实习质量。[方法]将15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75名进行简单入科介绍,观察组77名在护生进入急诊科第1天即开始以急救技能小讲课、环境教育、专科素质教育、急诊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入科培训。对两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综合素质考核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科时理论、操作、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入科培训的实施有助于使护生尽快进入最佳状态,取得良好实习效果并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急性创伤患者486例。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采取传统转送方式252例,设为对照组。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23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间途中意外发生率、科室满意率、转运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急性创伤患者院内转运常见危险因素各类管道脱落或堵塞、窒息、血压骤降或休克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院内转运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休克、窒息等的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科室不满意度如沟通失效等出现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的转运方式有助于提高急性创伤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分析和研究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急诊治疗的应用常规流程管理救护(常规组)231例和链式流程管理救护(链式组)37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结局,链式组的急诊救护包括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和分工合作等。结果:链式组患者来诊死亡的心跳和呼吸恢复、急诊死亡心跳和呼吸维持及休克发生率等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链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25%和90.93%,链式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管理的抢救流程可充分地体现急诊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核心,同时使多发性创伤患者可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抢救。  相似文献   
6.
罗艳  魏薇萍 《海南医学》2014,(3):449-451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进入抢救室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调查问卷,将患者分为安全转运组和非安全转运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安全转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中83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出现明显改变或其他危害病情的意外情况,非安全转运率为55.33%.在影响安全转运的各因素中,颈托固定、氧气供给、静脉输液、使用约束带、机械通气及GCS昏迷评分6个因素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在院内能否安全转运呈显著相关.结论 使用颈托固定、给于恰当的氧气供给、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使用约束带、不需进行机械通气及GCS昏迷评分高的颅脑外伤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情绪智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并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急诊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3所综合性医院的17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情绪智力总分为(121.74±13.45)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87.05±21.27)分;情绪智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P0.01);夜班数量和情绪智力中的感知情绪和调控自我情绪是急诊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情绪智力对急诊科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薇萍  江玉  金霞  管佳慧 《护理研究》2009,(8):2031-203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静脉穿刺的部位常选在血管暴露较明显的关节周围,当遇到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及小儿病人。为了稳妥地固定,保证液体顺利输入,护士常常采用硬盒、木板、绷带以及胶带等局部固定,以限制关节的活动。这种固定方法有许多不便,如松紧度不易掌握,病人常感到不舒适,且需陪护协助固定肢体等。不仅耗时耗资,而且胶带固定还会引起皮肤的过敏,撕揭胶带时牵拉汗毛及皮肤被撕破等。纸板固定会引起手的僵直以及压红。鉴此,2007年11月我科自行设计了手部石膏静脉输液固定托,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江玉  魏薇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28-8928
急诊护理是一门与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并驾齐驱的3级学科,具有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的特点。随着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急诊科要求配备业务面广、应变能力强、急救护理技能熟练的专业护士。如何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效能的急救护理队伍,已成为各大医院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急诊实训基地对急诊护士技能提高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休克指数及CRAMS创伤评分法的应用在腹部闭合伤患者早期抗休克治疗中效果的研究。方法 (1) 将45例腹部闭合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腹部闭合伤抗休克常规治疗,干预组按照干预策略既定的方案进行抗休克指数的监测及CRAMS创伤评分法查看两组之间的存活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2)回顾45例腹部闭合伤病例,将其分为腹腔出血组和腹腔无出血组,探讨休克指数,CRAMS创伤评分法诊断出血的灵敏度。 结果 (1)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腹腔脏器闭合性损伤时把休克指数与CRAMS创伤评分法相结合,与单纯的依靠收缩压和心率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2)通过对45例病例2个指标的灵敏度分析,监测休克指数与CRAMS创伤评分法对于判断腹腔内出血的灵敏度高于监测心率和收缩压。 结论 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结合休克指数与CRAMS创伤评分法在腹部闭合伤患者抗休克的治疗中较单纯依靠心率和收缩压更具有临床意义。在急诊科,我们可以增加对于腹部闭合伤患者抗休克治疗时的休克指数与CRAMS创伤评分法的监测,可提高对于腹部闭合伤患者的病情判断、指导抢救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