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MCAF)、同型半胱氨酸(HCY)及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GF治疗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NGF治疗组加用鼠NGF治疗。2组均治疗21 d。比较2组梗死灶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MCP-1、HCY和S100B蛋白水平。结果:(1)治疗后2组梗死灶体积较治疗前缩小,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NGF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MCAF、HCY和S100B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且NGF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NGF治疗可使脑梗死患者血清MCAF、HCY和S100B蛋白水平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46)和mNGF组(n=46)。常规组按常规方法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抗感染、维持水电平衡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应用脱水剂及加强营养;mNG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NGF肌肉注射治疗,30 μg/次,1次/d,共治疗28 d。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NSE、一氧化氮(NO)、NOS水平。结果 mNGF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13%)明显高于常规组(67.39%),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NGF组变化程度大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SE、NO及N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14 d、28 d后NSE、NO及NOS水平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NGF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鼠NGF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NOS活性,从而发挥对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返酸治疗对慢性咳嗽及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慢性咳嗽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抗酸治疗组(平均51.5岁,除抗感染和镇咳治疗外加用奥美拉唑20mg,2次/d,吗丁啉10mg,3次/d,共8周)和对照组(55岁,接受抗感染和镇咳治疗和中成药猴头健胃灵)。8周后观察症状的变化。48例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抗酸治疗组(42.7岁,)和对照组(44.4岁),治疗方法同前述。观察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和8周后,测量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慢性咳嗽治疗组有效率74%,显著高于对照组(37%,P〈0.05)。抗酸治疗8周后,哮喘治疗组的FEV1的净增加值为0.625±0.403(P〈0.01),而对照组为0.184±0.293(P〉0.05);哮喘治疗组的PEF净增加值为1.039±0.423(P〈0.05),而对照组为0.409±0.328(P〈0.01)。哮喘治疗组哮喘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抗返酸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咳嗽及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铅、血浆和红细胞中铅对评价职业性铅接触水平的作用。[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接触铅组与不接触铅对照组工人的血浆、红细胞及发中铅、铁、铜、镁、钙含量,测量数据用SAS软件处理。[结果]用0.25mol/L的HCl处理发样,能有效去除发表面的铅污染。接触组与对照组血浆铅无显著差异,而红细胞铅、发铅差异显著,血中其他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去除表面污染的发铅和红细胞铅可作为铅接触指标。血浆铅则无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MCAF)、同型半胱氨酸(HCY)及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GF治疗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基础治疗,NGF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NGF治疗,肌肉注射,每次30ug,1 次/d,连用21d;对照组不加用鼠NGF治疗,其他治疗方法与NGF治疗组相同。两组均治疗21d。比较 2 组治疗前后梗死灶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 MCP-1、HCY 和 S100B蛋白水平。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1 d后梗死灶体积和NIHSS 评分均减小(P<0.05),但NGF治疗组减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1 d后血清中MCAF、HCY 和S100B 蛋白血清水平均下降(P<0.05),但NGF治疗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NGF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满意,且能使MCAF、HCY 和S100B 蛋白的血清水平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红细胞制品对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4-05—2018-11实施红细胞输注治疗的136例原发性AIH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注红细胞制品的不同,分为A组76例(输注洗涤红细胞)和B组60例(输注去白红细胞)。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RBC)数量、网织红细胞(Ret)所占比例、血清胆红素(TBIL)含量等。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治疗总有效率(78.9%)与B组(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和治疗后A组Hb、RBC、Ret、TBIL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b、RBC明显增高(P0.05),Ret、TBIL明显降低(P0.05)。③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头晕、气短、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洗涤红细胞及去白红细胞均可有效改善AIHA患者的临床指标,缓解其临床症状,在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接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鼠NGF对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鼠NGF肌肉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5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采用采用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MAS)、简易Fugl-Meyer评分法(FMA)和Barthel 指数(BI)评定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AS评分显著下降、FMA 及BI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GF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肢体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恢复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NL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脑梗死;痉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30μg/次,1次/d。2组均治疗35 d。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易Fugl-Meyer评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 3%vs 68. 3%,P 0. 05)。2组治疗后MAS评分显著下降、FMA及BI显著升高(P 0. 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肢体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恢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血糖增高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糖增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386例,入院次日测定空腹血糖(FBS),107例血糖正常;279例血糖增高,其中160例给予胰岛素或阿卡波糖控制血糖,119例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入院第7天检测FBS并行糖耐量试验(OGTT),选择FBS及OGTT均正常者,并根据首次血糖测定水平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30天病死率.结果:386例中121例非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增高,发生率为31.3%,其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及30天病死率与血糖正常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内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增高提示预后较差,其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重症脑室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评价微创治疗对重症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50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脑室外引流组、微创治疗组三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三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脑室外引流组和微创治疗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1);三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和微创治疗,尤其是后者优于保守治疗,可使病人恢复快,死亡率低,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